再议统一书次号
被引量:8
On the Unification of Title/Author Number in Call Number
出处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3年第1期32-36,共5页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参考文献10
-
1吴昌合.论书次号[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26(2):88-91. 被引量:17
-
2文榕生.对书次号研究的看法[J].图书馆杂志,2001,20(3):20-22. 被引量:16
-
3邓福泉.书次号对集中编目与标准化的影响[J].图书馆论坛,1999,19(3):63-64. 被引量:12
-
4蒋鸿标.书次号统一与否不影响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对《对书次号研究的看法》的质疑[J].图书馆杂志,2001,20(12):17-18. 被引量:4
-
5尹红.浅谈高校合并对图书馆的影响[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21(1):60-62. 被引量:5
-
6曹臻.院校合并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之探讨[J].图书馆杂志,2001,20(8):41-43. 被引量:11
-
7苏广利,李龙堂.试论《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存在的问题[J].图书馆学研究,1999(2):21-22. 被引量:2
-
8陈华伟,朱榕.试论《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与文献著录标准化[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8,18(4):31-33. 被引量:2
-
9黄邦高.一种组合式书次号的标准化方案[J].河北科技图苑,1997,10(3):29-31. 被引量:2
-
10凌黎,李桂芳.书脊标准化的探讨——由图书在版编目引发的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2,46(1):116-118.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38
-
1文榕生,文仓生.图书分类法注释中规定书次号问题刍议[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4,12(3):19-23. 被引量:4
-
2文榕生,文仓生.对中文普通图书书次号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1994(4):42-44. 被引量:7
-
3吴玉珍.一种新型的中文图书组合式书次号[J].江苏图书馆学报,1995(4):19-22. 被引量:3
-
4范小娜,丁冶春,黄志勤,李青松,程庚金生.赣南三地绿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5,12(9):38-40. 被引量:3
-
5杨士成.图书分编工作中种次号的自动管理[J].图书馆建设,1996(5):61-61. 被引量:6
-
6钟秀倩,钟俊辉.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1-63. 被引量:135
-
7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展望--访谈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3..
-
8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修订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3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
9中图法编委会.中图法资料法(第三版)使用手册[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
10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图书分类[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共引文献56
-
1董云梅.六盘水师专图书馆合并后的整合与发展探讨[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4):73-74.
-
2刘秀华,王瑛妍.对同类书区分号设计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5(7):86-88. 被引量:3
-
3刘秀华,王瑛妍.如何集中同类同责任者的不同种图书——以种次号为书次号时[J].现代情报,2004,24(7):162-163. 被引量:9
-
4李淑芬.计算机编目中关于著者取号的几个问题[J].新世纪图书馆,2004(5):20-22. 被引量:2
-
5王凯.关于“书脊标准化”研究之我见——兼与凌黎、李桂芳及朱金德同志商榷[J].图书情报工作,2003,47(12):118-121.
-
6文榕生.辩证唯物地研究书次号——再与蒋鸿标先生商榷[J].图书馆论坛,2004,24(6):183-187. 被引量:4
-
7王凯.对编制三段式分类索刊号的再认识——兼议统一索刊号[J].图书馆建设,2005(1):62-64. 被引量:2
-
8刘秀华,王瑛妍.关于设置显性书次号和隐性书次号的思考[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1):54-55.
-
9熊健敏.书次号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图书馆建设,2005(3):55-57. 被引量:13
-
10刘秀华,王瑛妍.关于设置显性书次号和隐性书次号的思考[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1):27-28.
同被引文献50
-
1李纪有.图书馆目录名词简释[J].图书馆建设,1982(2):30-38. 被引量:1
-
2刘俊英.关于利用“出版号”作书次号的探讨——兼与蒋鸿标先生商榷[J].图书情报工作,2004,48(8):107-109. 被引量:2
-
3文榕生.辩证唯物地研究书次号——再与蒋鸿标先生商榷[J].图书馆论坛,2004,24(6):183-187. 被引量:4
-
4茅振芳.关于书次号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3,19(1):83-84. 被引量:8
-
5周媛,刘秀华.图书馆书目数据合并的难点与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05,49(3):80-82. 被引量:4
-
6熊健敏.书次号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图书馆建设,2005(3):55-57. 被引量:13
-
7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图书分类》编写组.图书分类[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
8《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使用手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
9李克荣.著者号计算机标引系统[J].图书与情报,1998(1):45-46. 被引量:4
-
10王志学.书次号全国要标准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8,17(1):121-12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8
-
1王凯.关于“书脊标准化”研究之我见——兼与凌黎、李桂芳及朱金德同志商榷[J].图书情报工作,2003,47(12):118-121.
-
2文榕生.辩证唯物地研究书次号——再与蒋鸿标先生商榷[J].图书馆论坛,2004,24(6):183-187. 被引量:4
-
3王凯.对书次号标准化研究的几点看法[J].图书情报工作,2005,49(12):133-136. 被引量:1
-
4罗雅琴.计算机编目中中文同类书区分方法的规范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16(4):75-78. 被引量:3
-
5王凯.试论推广在版书标的可行性[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28(1):75-77. 被引量:1
-
6陈卫东.谈书次号的标准化[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3(5):48-49. 被引量:4
-
7夏青.网络环境下再议书次号的统一[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5(2):103-108. 被引量:3
-
8孙月梅.书次号设计探讨——首字母四角号码著者号编制方法[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23(3):107-10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6
-
1孙彦峰.论索书号的组成、选择和运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2(5):158-158. 被引量:1
-
2文榕生.辩证唯物地研究书次号——再与蒋鸿标先生商榷[J].图书馆论坛,2004,24(6):183-187. 被引量:4
-
3文榕生.学术规范需要辩证地对待参考文献——兼与蒋鸿标先生商榷[J].图书与情报,2005(2):41-46. 被引量:16
-
4熊健敏.书次号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图书馆建设,2005(3):55-57. 被引量:13
-
5王凯.对书次号标准化研究的几点看法[J].图书情报工作,2005,49(12):133-136. 被引量:1
-
6吴菁.计算机编目条件下书次号的选取问题[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6,15(3):47-48. 被引量:2
-
7罗雅琴.计算机编目中中文同类书区分方法的规范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16(4):75-78. 被引量:3
-
8李华.汉语著者号自动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12):82-85. 被引量:2
-
9孙艳,李玉荣.试析种次号的优化方法[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4):62-64. 被引量:6
-
10罗翀,蔡丹.图书馆文献排架体系之比较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29(2):49-52. 被引量:3
-
1石秀芹.专利文献标引与新数据库的组成要素[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6(11):52-55.
-
2陈倩.我省公共图书馆文献标引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福建图书馆学刊(内刊),1994(3):1-4.
-
3黄晓芳.论文献标引与读者服务[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6):17-19. 被引量:1
-
4林碧烽.浅谈标引人员在文献标引工作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J].当代图书馆,2001(2):32-34.
-
5高治成,彭铮.科学技术期刊论文主题标引的探讨[J].编辑学报,1989,1(2):83-86.
-
6施国权.读者为本——文献标引工作再认识[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1(4):38-39.
-
7李总南.科技论文摘要中关键词的标引[J].测井技术,2005,29(5):422-422.
-
8李总南.科技论文摘要中关键词的标引[J].测井技术,2005,29(4):315-315.
-
9周秀芳.试论文献标引工作的质量控制[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2(7):139-139. 被引量:1
-
10刘英杰.《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二版)电子版在文献标引中的使用价值及修改意见[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20(5):51-53.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