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3年第1期52-56,共5页
Moder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参考文献2
-
1[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 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47.
-
2[英]詹姆斯W麦卡里斯特.美与科学革命(BeautyRevolutioninScience)[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共引文献12
-
1李西顺.故事:一种德育课程[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1(10):3-6. 被引量:3
-
2杨泉良.阅读教学中师生活动安排与教学效率的关系[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1):94-95.
-
3周建平.后现代主义的教学论方法论蕴涵[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4(1):59-62. 被引量:2
-
4张胤.教育后现代:当代中国教育的真命题[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4(3):1-5. 被引量:6
-
5万伟.知识观转变视野下的课程改革[J].教育科学,2003,19(1):29-31. 被引量:25
-
6钱旭升.研究性学习的体验系统[J].教育科学,2003,19(1):45-48. 被引量:5
-
7朱龙艳.21世纪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J].煤炭高等教育,2003,21(2):53-55. 被引量:17
-
8代建军.课程综合化中的政府主体——角色定位与功能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19(5):13-14.
-
9朱洪祥.反思与建构:预习提示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2):78-81. 被引量:2
-
10殷朝晖.后现代主义与高等教育思想创新[J].煤炭高等教育,2003,21(6):11-1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6
-
1宋时春.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原则[J].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03,0(8):10-10. 被引量:1
-
2任庆伟.“翻转课堂式”数学网络学习社区的建构[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2013(12):25-26. 被引量:6
-
3韩晓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0(7):93-93. 被引量:1
-
4施健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建构[J].江苏教育,2018,0(17):11-13. 被引量:2
-
5黎琼锋.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重塑[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19(4):44-46. 被引量:4
-
6王冬梅,解月光.综合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4(3):39-41. 被引量:6
-
1杨国杰.多视角地探索新课改下教师的权威性[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26(1):1-3. 被引量:2
-
2王子和.浅谈学生学习的主体性[J].中国成人教育,2007(4):123-124. 被引量:9
-
3胡瑞峰.校长,课堂教学改革的引领者[J].上海教育科研,2009(10):61-62.
-
4夏飞.好成绩是教出来的吗?[J].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08,0(3):13-13.
-
5程培杰,许晓娟.论教师权威性的重构[J].教育评论,2003(1):65-67. 被引量:9
-
6陈继兰,秦玉花,张天娥.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高校实验室的灵魂[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2):179-180. 被引量:28
-
7黄朝生.学校有效管理的“金钥匙”及良策[J].考试(教研版),2013(7):275-275.
-
8王虎.场效应对合作学习的影响[J].江西教育(教学版)(B),2012,0(5):23-23.
-
9王子忠.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参与意识[J].科学中国人,2014(10S):279-280.
-
10张缨斌,张文涛.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心理控制源研究[J].魅力中国,201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