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史”写作的背景、意义与缺失——以胡适、冯友兰、劳思光为例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学科的确立,是以'中国哲学史'的写作为前提和背景的。'中国哲学史'之所以被不断地重写,一定意义上也反映出中国哲学学科意识的逐步加强和方法论反省的不断深入,一定程度上,这可视为近代中国哲学学科发展历程的缩影。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以及劳思光三卷四册的《(新编)中国哲学史》,乃是迄今为止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三部'中国哲学史'。本文尝试由'中国哲学史'写作的两项基本要求:中国哲学之特质的凸显、哲学观念之历史性的展示这两方面,对上述三部'中国哲学史'做一比较性的分析。
作者 廖晓炜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
出处 《华中国学》 2014年第2期123-142,共20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