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化认同与文化转型——张之洞与福泽谕吉《劝学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比较分析了19世纪末张之洞、福泽谕吉两人的同名著作《劝学篇》,阐述了二者不同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并论述了文化认同与文化转型之间的深刻联系。
作者
戴建业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华中人文论丛》
2010年第2期28-34,共7页
Huazhong Humanity Forum
关键词
张之洞
福泽谕吉
《劝学篇》
文化认同
文化转型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杜维明,黄万盛.
启蒙的反思[J]
.开放时代,2005(3):5-22.
被引量:10
2
赵人俊.
从两本《劝学篇》透视十九世纪后期中国和日本的西学观[J]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9(3):137-146.
被引量:1
3
陈山榜.
福泽谕吉《劝学篇》与张之洞《劝学篇》之比较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1989(4):59-64.
被引量:7
4
[日]福泽谕吉 著,马斌 译.福泽谕吉自传[M]. 商务印书馆, 1980
5
[日]永田广志 著,版本图书馆编译室 译.日本哲学思想史[M]. 商务印书馆, 1978
共引文献
16
1
全燕黎,石碧球.
从启蒙到革命:五四时期中国现代化切入口的逻辑演进[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3):112-116.
被引量:1
2
胡晓明.
略论中国文化意象的生产[J]
.文艺理论研究,2007(1):71-80.
被引量:6
3
郑秋月.
从反思启蒙心态到儒家价值的普世化期盼——杜维明启蒙观探微[J]
.北方论丛,2007(6):106-110.
被引量:1
4
陈国恩,王俊.
如何“现代”,怎样“中国”?——新保守主义与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现代性问题[J]
.江汉论坛,2009(11):68-72.
被引量:2
5
李翔海.
杜维明“启蒙反思”论述评[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5):29-36.
被引量:3
6
徐银银.
文明、独立、实学:福泽谕吉教育思想再认识[J]
.高等理科教育,2012(3):159-164.
7
金岱.
文化保守主义的兴盛:现象、原因、合理性与危险性[J]
.理论月刊,2012(7):45-50.
被引量:5
8
朱政,王小丁.
教育面向未来——重读福泽谕吉《劝学篇》[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3,5(2):92-95.
被引量:1
9
张维阳,孟繁华.
冲突、选择与守成——计文君小说世界中的三重风景[J]
.南方文坛,2014(1):134-137.
被引量:3
10
胡晓进.
清末民初美国宪法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5,18(3):95-103.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4
1
陈山榜.
福泽谕吉《劝学篇》与张之洞《劝学篇》之比较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1989(4):59-64.
被引量:7
2
桂勤.
从《劝学篇》比较福泽谕吉与张之洞的人才观[J]
.比较教育研究,1994(4):48-50.
被引量:4
3
郭德昊.
张之洞和福泽谕吉的《劝学篇》之比较[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2):165-166.
被引量:1
4
叶国文.
中日《劝学篇》西学思想比较[J]
.江西社会科学,2002,22(7):127-13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刘开春.
张之洞与福泽谕吉教育思想差异的原因探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7):134-135.
2
吴艳君.
福泽谕吉与张之洞的学习观比较及当代启示——基于两部《劝学篇》的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8(4):124-127.
1
申正浩.
文本的文学想象与历史想象——重读黄春明作《莎哟娜啦·再见》[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9(5):109-114.
被引量:1
2
李想,张倩.
福泽谕吉与张之洞主导思想比较——以两者的《劝学篇》为例[J]
.作家,2014,0(05X):171-172.
3
张贤.
张之洞与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分析研究[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1(4):149-149.
4
石甫.
由香菱说到顾准[J]
.三月风,1998(9):36-36.
5
江景.
高度决定视野[J]
.北方人,2014,0(9):54-54.
6
陈英.
《劝学篇》何以成古今第一劝学篇章[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27(3):126-126.
7
胡昌方.
重温几则“劝学篇”[J]
.秘书,2013(11):39-40.
8
丁启文.
由香菱说到顾准[J]
.前线,1998(3):54-54.
被引量:1
9
读书九诀[J]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1994(6):39-39.
10
钱韧.
浅析福泽谕吉与康有为的改革差异[J]
.外国语文,2013,29(S1):105-109.
华中人文论丛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