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麦克风时代”的网络舆论——以“诈捐门”事件为例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诈捐门"事件作为舆论事件被推向高潮的案例分析,简要说明"麦克风时代"舆论客体公众人物的"公开性"以及舆论主体对事件的了解程度和对舆论强烈程度的影响,旨在客观冷静地分析网络舆论大潮被逐浪推高的基本原因。
作者
余索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华中人文论丛》
2010年第2期111-114,共4页
Huazhong Humanity Forum
关键词
“麦克风时代”
网络舆论
公众人物“诈捐门”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04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6
1
周奉真.
“麦克风时代”与舆论引导问题[J]
.求是,2010(4):21-22.
被引量:6
2
孔德钦,陈鹏.
“网络媒介审判”的负面效果成因[J]
.新闻世界,2010(2):87-88.
被引量:20
3
吕娟.
明星为何屡陷“车祸门”[J]
.法律与生活,2009(15):8-10.
被引量:1
4
刘辉,陈红莲.
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3):45-46.
被引量:18
5
张双.
“宝马撞人”事件中网络论坛的火爆现象探析[J]
.新闻界,2004(1):32-33.
被引量:3
6
(法)卢梭(J.J.Rousseau)[著],何兆武选.社会契约论[M]商务印书馆,2002.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杨奎臣,章辉美.
网络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侵犯行为的助长及对策[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34-37.
被引量:10
2
孙召路.
网络暴力与少年暴力:从涵化理论说起[J]
.青少年研究,2004,4(2):36-38.
被引量:15
3
李锡海.
暴力文化与暴力犯罪[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52-59.
被引量:25
4
王志强.
网络暴力何时休[J]
.信息网络安全,2006(8):12-15.
被引量:5
5
姜奇平.
网络自由的尺度——关于隐私权与网络暴力[J]
.互联网周刊,2006(31):58-59.
被引量:8
6
丁道群,伍艳.
国外有关互联网去抑制行为的研究[J]
.国外社会科学,2007(3):67-71.
被引量:8
7
沃纳·塞弗林 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
8
.[EB/OL].http://www.sina.com.cn,2004年01月04日10:20.
9
.“宝马案打破有结果再公布的思维惯性”[N].《新京报》,2004年1月12日.
10
哈贝马斯.《公共镊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4页.
共引文献
104
1
黄瑞净.
对互联网时代“网络暴力”的调查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57-57.
2
路芳.
网络暴力定义探析[J]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0(12):19-21.
被引量:11
3
王雨,谢潇.
宅基地使用权物权化探微[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5):76-82.
被引量:10
4
高全喜.
宪法与革命及中国宪制问题[J]
.北大法律评论,2010,11(2):652-678.
被引量:11
5
程汉大.
不同寻常的英国司法[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8(1):234-248.
被引量:7
6
杨建顺.
论完善行政监督制约机制[J]
.人大法律评论,2000(2):170-208.
被引量:5
7
孙道萃.
质疑刑法“事后法”[J]
.人大法律评论,2011(1):142-160.
被引量:3
8
游伟,唐震,余剑,李长坤.
死刑案刑事和解之感性与理性[J]
.东方法学,2009(3):51-67.
被引量:19
9
许可.
论刑事责任和侵权责任的完全分离——“赔钱减刑”的正当性阐释[J]
.东方法学,2008(3):125-130.
被引量:1
10
王锡锌.
利益组织化、公众参与和个体权利保障[J]
.东方法学,2008(4):24-44.
被引量:117
同被引文献
4
1
陈静.
从“诈捐门”看我国慈善立法的缺位[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9):76-77.
被引量:9
2
杨玲.
“诈捐门”事件看明星慈善公信力的缺失[J]
.今传媒,2013,21(2):47-48.
被引量:6
3
李响.
诈捐规制的立法缺失及其完善[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3):42-49.
被引量:3
4
李丰沛.
网络诈骗犯罪的被害人研究[J]
.理论观察,2015(6):27-2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吴宗宪,吴思诗.
网络骗捐的犯罪学探讨[J]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7,26(1):44-51.
被引量:2
2
杜力博.
关于网络骗捐的犯罪学探讨[J]
.法制博览,2019(8):216-216.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解金鹏.
传播学视域下“网络骗捐”问题研究[J]
.现代信息科技,2019,3(7):164-166.
2
高雨秋,代孟良.
论我国色情报复的特征、成因及对策[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36(5):114-118.
1
胡翔翔.
情感类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职业要求[J]
.声屏世界,2013(3):31-32.
2
金宝成.
客观冷静与适度倾向[J]
.视听纵横,2000(1):65-66.
3
王建辉.
文化体制改革与出版体制改革[J]
.出版科学,2003,11(4):1-1.
被引量:1
4
张一文.
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决非“绝对劣势”——答杨维同志[J]
.历史档案,1987(2):89-94.
被引量:1
5
张丽萍.
新媒体环境下《天天体育》报道形态演变研究[J]
.当代电视,2015,0(2):84-85.
6
魏雅华.
“气球枪案”只是个案吗?[J]
.民主与法制,2017,0(5):52-53.
7
李莹莹.
浅析网络舆论的韧性[J]
.新闻传播,2014(3):141-141.
8
陈力丹.
推敲“舆论”概念[J]
.采写编,2003(3):54-54.
被引量:6
9
黄明慧.
关于学术论文前的摘要及撰写的几个问题[J]
.大连大学学报,1996,17(2):200-204.
10
蒋祖烜.
记者泪赞[J]
.中国记者,1993,0(6):36-36.
华中人文论丛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