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纳兰词的“自然”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王国维的"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评论所提出的"自然"的核心评判获得了普遍认同。纳兰性德填词,是"本性的自然——赤子之心"、"练养的自然——未染汉人风气"和"表达的自然——擅长白描"的融合。
作者
骆耀军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华中人文论丛》
2013年第1期42-44,共3页
Huazhong Humanity Forum
关键词
纳兰词
自然
王国维
评论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汪龙麟.
纳兰词研究的世纪回顾[J]
.文学评论,2001(3):109-116.
被引量:8
2
王国玺.
清新自然 蕴藉秀美——试探纳兰词的美学风貌[J]
.社会科学辑刊,1993(2):133-136.
被引量:9
3
吴令华辑注,吴世昌著.词林新话[M]. 北京出版社, 1991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宋培效.
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86,20(4):15-20.
被引量:6
2
张弘.
纳兰词评价的几个问题[J]
.学术月刊,1985,17(4):73-79.
被引量:3
3
王国玺.
清新自然 蕴藉秀美——试探纳兰词的美学风貌[J]
.社会科学辑刊,1993(2):133-136.
被引量:9
4
徐育民.
纳兰词“凄惋”风格形成的原因[J]
.文史哲,1983(3):22-25.
被引量:1
5
杨勇.
论纳兰容若的个性气质对其词的影响[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7(3):85-87.
被引量:5
6
李寿冈.
《纳兰词》之谜[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4(3):39-44.
被引量:4
7
乔玲希.
论纳兰性德凄婉兼悲壮词风的形成原因[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0(3):104-111.
被引量:6
8
罗慕华.《纳兰性德》[N].北平《晨报》副刊,1927年10月8日.
9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室编.《词学研究论文集》统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3月版.
10
夏承焘主编.《天风阁丛书》之一,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版.
共引文献
13
1
陈水云.
近50年来港台地区纳兰性德词研究述评[J]
.民族文学研究,2004,22(3):47-50.
被引量:2
2
汪龙麟.
纳兰词研究的世纪回顾[J]
.文学评论,2001(3):109-116.
被引量:8
3
许鸿琴.
论纳兰性德词的审美特质[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28(4):8-11.
被引量:3
4
张岳.
浅议纳兰词的“未染汉人风气”[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77-79.
5
林传滨.
晚清词坛与纳兰词的接受[J]
.中国韵文学刊,2011,25(3):61-70.
被引量:2
6
王小恒.
从纳兰性德的事功和创作看其词风成因[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5):30-36.
7
张美丽.
论纳兰性德词的满汉文化交融特征[J]
.大连大学学报,2013,34(1):38-41.
8
赵红卫.
纳兰性德研究综述[J]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81-85.
被引量:3
9
姜晓娟.
论纳兰词的叙事艺术[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4):51-58.
10
李璐笛.
论纳兰词之“未染汉人风气”[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30(6):143-145.
同被引文献
5
1
陈廷焯著,杜未末校点.《白雨斋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207页.
2
方艳注评.南唐二主词[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108-114.
3
王国维著《人间词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21页.
4
曾建.
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论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征[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3,24(2):98-100.
被引量:3
5
刘萱.
一种凄惋 两样情怀——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2(2):54-5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孟翔为.
试比较李煜与纳兰性德愁情词的艺术表现形式[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4):28-30.
1
范曾.
夏塘赤子[J]
.中国书画,2014(1):78-78.
2
廖原.
论“人到情多情转薄”之境[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0(1):178-179.
3
张岳.
浅议纳兰词的“未染汉人风气”[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77-79.
4
杨卓凡.
从意象来分析纳兰性德词艺术风格[J]
.当代青年(下半月),2015,0(12):197-197.
5
吴亚琦.
纳兰性德词“未染汉人风气”辩[J]
.牡丹,2016,0(3X):154-157.
6
李红雨.
纳兰性德的词学主张与审美倾向——兼谈王国维对其“未染汉人风气”之评的认识[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0(6):142-145.
被引量:2
华中人文论丛
201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