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运用“三活”,提高小学品社教学的有效性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作者
刘丽
机构地区
吉林省大安市慧阳小学
出处
《中华少年》
2016年第19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教学效果
《品德与社会》
品德的形成
道德体验
热爱生活
道德认识
学习过程
现实生活
道德品质
品德与生活
分类号
G62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刘芳.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之我见[J]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0(10):96-96.
被引量:1
2
胡奕.
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效性[J]
.吉林教育(综合),2013,0(3S):102-102.
3
赵杰.
对道德体验教学的反思[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2(1):92-93.
被引量:3
4
芮火才.
回归生活——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J]
.学校管理,2003(3):36-37.
5
焉明凤.
让品德与社会真正走进课堂[J]
.新课程(小学),2011,0(8):108-108.
6
王翠娟.
体验生活 回归生活[J]
.吉林教育(综合),2013,0(12Z):13-13.
7
施凤珍.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让品德与生活课程“活”起来——以《拥有好心情——走出烦恼》为例[J]
.福建教育,2016,0(44):45-46.
8
陈敬文.
试论基于“道德体验”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J]
.教育评论,2014(6):130-133.
9
杨光山.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新校园(上旬刊),2011(12):76-76.
10
徐蓉.
学校德育工作三法[J]
.德育信息,2002(2):73-73.
中华少年
2016年 第1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