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网络上常常出现北京话和台湾话的对比视频,北京话中往往透露出市井胡同的惬意腔调,而台湾腔则成为了"萌萌哒"代表。但就其两者的详细界定和深入比较前人则较少涉猎。以北京话为代表的普通话,同时还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台湾则沿用旧称,将官话称为"国语"。两者基于不同的地域历史和人文环境,势必在语言使用的方方面面存在诸多差异,尤其在词汇部分显得极为突出。但在不同之中还存在着共性,即"同词不同义"现象,极为有趣,值得研究。本文借助《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和《汉语方言大词典》中的语料,对两岸"同词不同义"现象展开细致分析和全面研究。不局限于共时状态下的词语对比,还从历时角度梳理语料来源和特点。阶段性的总结归纳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丰富语言理论。综合系统的阐述"同词不同义"现象,丰富言语交际。为进一步研究两岸词语差异及融合状况提供新的观点和看法。
出处
《汉字文化》
2018年第13期1-3,共3页
Sinogram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