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味觉词“酸、甜、辣”通感隐喻式的词义引申研究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形容词"酸、甜、辣"通常指向味觉域,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味觉形容词越来越多的被用于非典型情境中,可以指向复杂感官域甚至情感域。本文以隐喻理论为指导,从通感式隐喻角度探究其词义引申发展的特点,分析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解释词义派生的原及发展路径。
作者
赵可
机构地区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出处
《汉字文化》
2018年第A01期25-28,共4页
Sinogram Culture
关键词
酸、甜、辣
通感式隐喻
引申义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7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葛成,黄莺.
汉语味觉形容词“甜”的通感式词义引申研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2(3):79-81.
被引量:3
2
蒋绍愚.
五味之名及其引申义[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55-61.
被引量:13
3
李金兰.
味觉隐喻化的认知结构及语义特征[J]
.修辞学习,2005(3):56-58.
被引量:18
4
王志红.
通感隐喻的认知阐释[J]
.修辞学习,2005(3):59-61.
被引量:35
5
杨岩勇.
谈“味”觉词的转义与转域[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5(2):13-19.
被引量:4
6
张馨文.
汉语味觉词通感隐喻研究[J]
.长江丛刊,2017,0(12):48-49.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錢锺书.
通感[J]
.文学评论,1962(1):13-17.
被引量:117
2
江蓝生.
说“措大”[J]
.语言研究,1995,15(1):7-11.
被引量:6
3
李国南.
论“通感”的人类生理学共性[J]
.外国语,1996,19(3):34-40.
被引量:39
4
王晓军.
英汉诗歌中意象的通感[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17(4):50-53.
被引量:4
5
汪少华,徐健.
通感与概念隐喻[J]
.外语学刊,2002(3):91-94.
被引量:59
6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7
胡壮辟.认知隐喻学【M】.北京大学教育出版社,2004..
8
卡罗琳·考斯梅尔.味觉【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
9
斯威彻尔.从语源学到语用学:语义结构的隐喻和文化内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0
[美]JohnB Best 黄希庭主译.认知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共引文献
67
1
许可,冉启斌,李坤怡.
基本核心词词义的数量及其内部关系——对50种语言词义数据的分析探索[J]
.中国语言学研究,2022(2):47-81.
被引量:1
2
王清来.
汉英温觉形容词“冷/cold”通感隐喻对比[J]
.现代交际,2020(11):81-83.
被引量:2
3
杨逐原,郝春梅.
媒介空间中的情感演化研究——基于情感具身性的视角[J]
.全球传媒学刊,2022,9(6):53-67.
被引量:3
4
黄丽.
认知性隐喻辞格的认知结构与构建机理[J]
.时代文学,2009(6):36-37.
5
陈洁.
“草根文化”元素运用下的广告创意[J]
.作家,2011(6):253-254.
6
王翔,王启伟.
概念整合理论下济慈颂歌的通感隐喻认知解读[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1):196-198.
7
王宝.
隐喻的分类视角及其语篇建构功能[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6):78-79.
被引量:1
8
杨洋,董方峰.
对汉语基本味觉词“苦”的认知语用分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6(11):60-62.
被引量:5
9
蒋红艳,周启强.
概念整合理论对通感的阐释[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5):110-112.
被引量:2
10
翟艳.
论汉语表达基本情感的通感认知模式[J]
.中文自学指导,2007(5):38-42.
同被引文献
37
1
徐雅,马超.
浅谈汉·韩味觉词派生意思及惯用表达对比运用教学分析——以“甜、苦、辣、酸、咸”为中心[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9,0(11):193-194.
被引量:2
2
梁晓蕾.
中日颜色词“青”语义对比[J]
.汉字文化,2023(4):28-30.
被引量:1
3
臧家楠.
汉俄语味觉词“辣”与“острый”对比分析[J]
.汉字文化,2020(2):10-11.
被引量:2
4
王雅萍.
汉语“酸”味觉概念隐喻的分析[J]
.汉字文化,2019,0(24):20-21.
被引量:4
5
彭志瑛.
味觉词多义现象的认知研究——以“Sweet/甜”与“Bitter/苦”为例[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12):74-78.
被引量:5
6
束定芳.
论隐喻的运作机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2):98-106.
被引量:394
7
李金兰.
味觉隐喻化的认知结构及语义特征[J]
.修辞学习,2005(3):56-58.
被引量:18
8
杨洋,董方峰.
对汉语基本味觉词“苦”的认知语用分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6(11):60-62.
被引量:5
9
蒋绍愚.
五味之名及其引申义[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55-61.
被引量:13
10
王春平,李天贤.
英汉味觉词“辣”的认知隐喻对比分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6):106-10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5
1
陈哲卿,王婀娜.
汉语味觉词“甜”词义扩展研究[J]
.汉字文化,2024(4):19-21.
2
张丹.
汉语味觉类词语的泛化研究[J]
.文学教育,2021(5):118-120.
3
张丹.
现代汉语味觉词研究综述[J]
.最小说,2021(3):101-102.
4
褚佳琦.
味觉中“酸”和“咸”的语义变化及其文化心理探究[J]
.现代语言学,2024,12(1):556-561.
5
季薇.
对外汉语中多义词“辣”的习得分析与教学建议[J]
.教育进展,2024,14(2):1136-1142.
1
刘佳.
《圣经》典故对英语语言文学的影响[J]
.青年时代,2017,0(13):5-5,6.
2
张晓晨.
补充与想象——分析小说评点中画论的使用[J]
.艺术品鉴,2018,0(8X):33-35.
3
任怡菲.
味觉词“酸、甜、辣”通感隐喻式的词义引申路径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12):167-168.
被引量:2
4
张珮,曹金波.
从通感修辞视角看中日味觉形容词的词义演变[J]
.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论丛,2018,0(1):129-141.
被引量:1
5
张延俊.
遗传学视角下的词义引申论[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1(3):33-37.
6
陈修铭.
基于概念隐喻的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短语动词习得研究[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27(1):78-80.
7
曾文斌.
基于核心义的同源词系联研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8(4):65-69.
被引量:1
8
梁佳雪.
苗族祭祀辞中的隐喻探析[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9(2):46-51.
被引量:1
9
回晓娟,江小岚.
基于区域环境功能的城市纪念性广场空间规划设计研究[J]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9(4):60-62.
被引量:2
汉字文化
2018年 第A0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