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批评文字中解读陈果“前九七三部曲”中的香港性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收集整理了不同地域、身份、背景的学者对陈果导演前"九七三部曲"的批评文字,在其特定的时代社会、文化、历史背景条件下,通过对这三部影像文本的批评文字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可以解读出"九七回归"这一大历史背景下三部曲中"香港性"的呈现与表达。
作者 张轩瑞
出处 《汉字文化》 2019年第7期64-66,共3页 Sinogram Culture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2

  • 1陈峰.“在场”与“缺席”——香港内地合拍片影像空间的呈现[J].电影评介,2014(10):57-59. 被引量:1
  • 2苏星.香港电影新气象:支持本土制作,回归创作初心[J].大众电影,2013,0(8):7-7. 被引量:1
  • 3黄万华.1945~1949年的香港文学[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2):89-104. 被引量:18
  • 4岑朗天.后九七与香港电影.香港:香港电影评论学会,2003.
  • 5Lo Kwai Cheung,Chinese Face/Off.Chicago: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2005.12.
  • 6Rev Chow(周蕾).Writing Diaspora:Tactics of Intervention in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3.3-5.
  • 7Gina Marchetti,Andrew Lau and Alan Mak's Infernal Affairs-The Trilogv(HK:HKU Press,2007.44-50.
  • 8梁秉钧.民族电影与香港文化身份.见:郑树森编.文化批与华语电影.台北:麦田,1995.159,155.
  • 9Lo Kwai Cheung,Chinese Face/Off.Chicago: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2005.1-8.
  • 10Sheldon Hsiao-peng Lu (鲁晓鹏)."Historical Introduction; Chinese Transuational Film Studies," in Transnational Chinese Cinemas:Identity,Nationhood,Gender.Honolulu:Un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7.170.

共引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