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虚”的虚实相生性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虚'本义为山,指实在之物,而现代汉语的'虚'多指无、空、假等,与本义相去甚远。从字形构造的层面作词义考察,既可见出'虚'的词根义是有、实、真,又可见出'虚'之后起义(空无)是由词根义(实有)生发、映照出来的。这种语义阐释学上的虚实相生,表现在文化思想领域,形成道家的去实求虚、儒家的虚以待实和佛教的虚实皆非;而影响至古代文论,则形成诗与思的化虚为实、言与意的以实生虚和事与文的虚以求实。'虚'作为中国文论的一个元关键词,不仅提供了虚实相生的语用典范,而且为中国文论的关键词阐释提供了方法论范式。
作者 陈舒楠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华中学术》 CSSCI 2016年第1期207-212,共6页 Central China Humanities
基金 武汉大学研究生自主科研重点项目“元典关键词研究的学术路径与方法论探索”【2015111010201】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