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8-32,共5页
Heilongjiang National Series
参考文献14
-
1贺国安.民族形成八谈[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8(1):3-11. 被引量:6
-
2金炳镐.恩格斯对民族形成理论的贡献[J].青海社会科学,1987(1):69-74. 被引量:1
-
3金炳镐.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成理论及其在中国的传播[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4,5(6):20-27. 被引量:6
-
4徐杰舜,彭英明.部族的形成及特点浅探[J].云南社会科学,1983(2):68-74. 被引量:2
-
5金天明.部族——民族共同体发展的第三个历史类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0(2):78-81. 被引量:3
-
6陈国强,石奕龙.关于民族形成上限的探讨[J].云南社会科学,1982(6):48-56. 被引量:2
-
7熊锡元.地缘关系的确立是民族形成的基本前提[J].云南社会科学,1982(6):57-61. 被引量:5
-
8牙含章.关于民族形成的上限问题的两封来信[J].云南社会科学,1981(4):69-70. 被引量:3
-
9杜玉亭.基诺族族源问题试探——兼论族源和民族形成的上限[J].云南社会科学,1981(2):57-63. 被引量:13
-
10王国栋.民族形成的时间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7(1):2-5. 被引量:4
共引文献137
-
1杨须爱.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概念和民族理论概念体系的演进脉络[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3):43-57. 被引量:2
-
2刘雅君.普遍政治秩序与中国古代政治史的话语重构——以贡献制的体制功能为线索[J].社会科学,2021(6):150-160. 被引量:5
-
3杨须爱.“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主要理论渊源和政治化效应——基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中国化的考察[J].西北民族研究,2023(1):15-28. 被引量:15
-
4罗惠翾.国家凝聚力背景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4):64-79. 被引量:2
-
5杨须爱.“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演进史钩沉[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3):22-43. 被引量:10
-
6马晶晶,穆雷.多民族文学翻译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启示与思考[J].民族翻译,2021(4):33-41. 被引量:4
-
7苏培.民间文学中的中华民族共同性——以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3(1):23-28. 被引量:3
-
8张淑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人的解放:基于民族解放与阶级解放的互动[J].贵州民族研究,2021,42(2):16-22. 被引量:6
-
9陈石.论民族地区公民基层政治参与传统特征的引导控制[J].贵州民族研究,2004,24(2):91-95. 被引量:2
-
10叶江.对50余年前汉民族形成问题讨论的新思索[J].民族研究,2009(2):1-10.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78
-
1马克俊.浅论民族意识在民族发展中的作用[J].中州大学学报,2000,17(4):28-29. 被引量:5
-
2林耀华.关于“民族”一词的使用和译名的问题[J].历史研究,1963(2):171-190. 被引量:50
-
3魏明经.论民族的定义及民族的实质[J].历史研究,1956(4):27-53. 被引量:7
-
4范文澜.试论中国自秦汉时成为统一国家的原因[J].历史研究,1954(3):15-25. 被引量:61
-
5吴大琨.与范文澜同志论划分中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标准问题[J].历史研究,1954(6):45-56. 被引量:10
-
6蔡富有.斯大林的нация定义评析[J].中国社会科学,1986(1):193-203. 被引量:10
-
7杨文炬.民族的属性与社会主义民族概念的问题[J].民族研究,1986(6):15-17. 被引量:3
-
8杨堃.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几点意见[J].民族研究,1986(4):11-12. 被引量:19
-
9纪闻.民族理论要发展,要创新——第三届全国民族理论讨论会述略[J].民族研究,1986(1):76-80. 被引量:2
-
10金炳镐.有关民族定义的一些问题[J].民族研究,1985(4):12-16.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4
-
1纳日碧力戈,陶染春.高质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条路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5(1):11-17. 被引量:2
-
2王瑜.“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研讨的局限及反思[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7-81. 被引量:8
-
3郑流云,李曼.艰辛探索 创新发展——新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发展六十年[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30(1):39-44.
-
4熊坤新.当前中国民族理论研究应坚持的路径和方向[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6):21-27. 被引量:6
-
5鉴新.2005年以来国内民族理论前沿问题研究综述[J].科学社会主义,2011(1):158-161. 被引量:1
-
6卢炳愉.本土文化在全球化中的变革研究[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4):94-96.
-
7陈茂荣.中华民族研究述评[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33(2):92-98. 被引量:3
-
8罗志田.史料与理论:范文澜探讨汉民族形成的语境[J].河北学刊,2021,41(5):1-10. 被引量:5
-
9夏春涛.2021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J].史学理论研究,2022(2):34-50.
-
10夏春涛.2021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J].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22(7):64-78.
-
1穆兴天.试论民族的形成[J].科学社会主义,1984(6):119-124.
-
2丁明国.三十年来民族形成问题讨论述略[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6(2):60-64. 被引量:2
-
3施正一.关于民族形成问题的争论[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6(3):61-62. 被引量:2
-
4穆兴天.试论民族的形成[J].青海社会科学,1984(3):80-85. 被引量:1
-
5丁明国.要加强对民族形成问题的综合研究[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6(4):35-40.
-
6姜永兴.对民族基本概念的几点认识[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0(1):74-78.
-
7蒋莉.俄罗斯的民族问题[J].国际研究参考,2015(9):37-42. 被引量:1
-
8牙含章.民族形成问题示意图重要正误[J].云南社会科学,1988(3):64-67.
-
9辛华.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J].四川统一战线,2006,0(6):23-23. 被引量:1
-
10田继周.民族形成问题和新石器时代人们共同体的称谓[J].民族研究,1984(6):60-66.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