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道德失范·道德成本·道德补偿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经济学视角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道德成本的利益权衡及道德补偿激励机制的构建。
作者
王凡
机构地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处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第1期45-47,共3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关键词
道德失范
道德成本
道德补偿激励机制
分类号
B82-053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53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2
1
杨文兵.
论道德稀缺[J]
.理论与改革,2001(5):34-36.
被引量:4
2
吴玲.
构建道德补偿激励机制的经济学分析[J]
.思想.理论.教育,2002(3):29-31.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
1
何齐宗.
世纪之交的世界道德与道德教育[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2(1):4-11.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9
1
张世友.
诚信道德的经济学分析[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19(1):48-52.
2
王宏渊.
论道德失范与道德补偿激励机制[J]
.河西学院学报,2005,21(6):34-36.
被引量:3
3
阙贵频.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主要隐忧问题透析[J]
.学术论坛,2008,31(7):197-201.
被引量:10
4
范松仁.
巴蜀“90后”少年英雄品质的理性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2008(20):4-8.
5
范松仁.
巴蜀“90后”少年英雄品质的理性思考[J]
.宜春学院学报,2008,30(5):29-32.
6
陆红,高晓春.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重建[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24(1):41-42.
被引量:1
7
金长城,吴玲.
高校教师行为选择的管理研究[J]
.中外管理导报,2002(12):36-38.
被引量:8
8
王凡.
简论道德建设中的制度机制[J]
.江西社会科学,2003,23(11):17-18.
被引量:1
9
龚正荣,朱志华,吴育哲.
关于当前公安民警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
.公安教育,2004(3):5-9.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
153
1
唐代兴.
试论道德成本原理[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26(2):1-6.
被引量:5
2
张大勇.
关于我国社会“见义勇为”行为的社会学思考[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6(3):96-102.
被引量:3
3
朱力.
旁观者的冷漠[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7,34(2):114-125.
被引量:32
4
刘翔平.
旁观者效应的道德决策模型[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97-101.
被引量:11
5
李东晓.
别让消逝的生命成为媒体娱乐的盛宴——从陈琳之死看自杀新闻报道的底线伦理[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17(2):40-43.
被引量:6
6
李洁.
社群主义思想对消除我国社会道德冷漠的启示[J]
.科学时代,2007,0(1):22-23.
被引量:2
7
林国华.
公众冷漠现象的深层次透视[J]
.教育艺术,1994,0(6):46-47.
被引量:1
8
陈水生.
整体性救助:社会救助制度的功能整合研究[J]
.浙江社会科学,2013(11):52-60.
被引量:8
9
沈世纬.
舆论导向与道德建设[J]
.新闻战线,2004(6):40-42.
被引量:6
10
王本兴.
关于见义勇为的社会道德控制[J]
.道德与文明,2000(3):37-40.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7
1
韦丽华.
新时期大学生道德规范创新教育[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6):236-237.
2
李志强.
国内道德冷漠问题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33-37.
被引量:3
3
高天琼.
转型期利益群体需要及其结构特点——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1):18-23.
被引量:2
4
周建达.
道义救助危机的过程叙事、实践反思及制度重构——基于延伸个案的分析进路[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6,34(3):25-38.
被引量:3
5
王浩斌.
现阶段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道德补偿机制研究[J]
.武陵学刊,2017,42(3):1-5.
6
王浩斌,陶廷昌.
现阶段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道德补偿机制研究[J]
.大庆社会科学,2017(3):23-27.
7
管睿,王倩,余劲.
扶贫资源输入对贫困地区分配公平的影响[J]
.资源科学,2020,42(4):735-748.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李亿,杨方.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转换[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9(4):48-52.
被引量:1
2
邱杰.
当前治理“道德冷漠症”的理路探讨[J]
.道德与文明,2014(6):127-130.
被引量:8
3
王水苗,张陶然.
“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及解决路径探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6(12):177-178.
被引量:1
4
邹梅珠,钟宝平.
自愿救助致人损害的伦理阻却与制度构建[J]
.社会科学动态,2017(10):45-52.
5
宋红岩.
镜像景观与增量共识:弱势群体网络道义研究[J]
.理论建设,2018,34(3):98-102.
6
廖艳琼,文杰,黄炜信.
转型期湖南多元利益群体的媒介表达分析——以华声在线和红网为例[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5):12-15.
7
黄佳楠,薛忠义.
论道德“旁观者”向“行动者”的转化[J]
.学术前沿,2019(17):124-127.
被引量:1
8
陈运祥.
善意救助行为的法律分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0(15):244-244.
9
郎亮明,陆迁.
农户感知视角下的科技扶贫减贫绩效[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1):22-37.
被引量:10
10
张博胜,曹筱杨.
精准扶贫政策对国家级贫困县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
.资源科学,2021,43(8):1549-1561.
被引量:14
1
李泓冰.
WTO的眉批:伤脑筋的道德成本[J]
.新西部,2002(1):30-30.
2
王宏渊.
论道德失范与道德补偿激励机制[J]
.河西学院学报,2005,21(6):34-36.
被引量:3
3
夏根.
论道德成本的补偿[J]
.中州学刊,2000(4):71-73.
被引量:3
4
饶育蕾.
企业发展的道德成本[J]
.董事会,2009(2):84-85.
被引量:1
5
王德仁.
道德经济论[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2):59-62.
6
唐代兴.
道德成本初论[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26(1):8-13.
被引量:8
7
郝淑君,刘少红.
会计职业道德的法律与经济思考[J]
.上海财税,2003(11):14-15.
被引量:1
8
张刚.
道德怎能成本化——与唐代兴先生商榷[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26(2):7-9.
被引量:3
9
宋令维,韩健.
对改变道德成本逆向走势倾向的探讨[J]
.桂海论丛,2006,22(1):61-63.
被引量:1
10
谢嘉,刘云章.
对“道德成本”原理产生的多视角分析[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27(1):13-16.
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