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义源流考略

Semantic Origin Study of “Zhong”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儒释道三家都有自己对"中"义的理解,并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一种对宇宙人生真理的把握,即皆把"中"视为其世界观的最高原理。尽管它们有各自不同的表述语言和方法,但在历史文化的演变中,却共同构成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文化精神。
作者 徐湘霖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0-92,共3页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6.
  • 2江永.周礼疑义举要[M].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 3章太炎全集:第23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1986.
  • 4鲁迅全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 5萧兵,叶舒宪.老子的文化解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 6张默生.老子章句新释[M].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90.
  • 7黄瑞云.老子本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29-30.
  • 8蒋赐昌.老子校诂[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 9俞樾.诸子平议[M].春在堂全书[Z].
  • 10王煜.陈荣捷<老子之道>书评[J].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1973,.

共引文献16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