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知识分子转型与新文学的两种思潮
被引量:
9
Transformation of Intellectuals and Two Trends of Thought in New Literatur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 ,形成了“五四”新文学中两种价值取向和两种思潮 ,而这两种思潮的代表作家的创作倾向 ,又与古希腊文化中斯巴达精神和雅典精神发生某种契合。本文从较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中 。
作者
陈思和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知识分子
"五四"新文学
周氏兄弟
斯巴达
雅典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A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9
1
樽本照雄,岳新,赵乐甡.
关于鲁迅的《斯巴达之魂》[J]
.鲁迅研究月刊,2001(6):38-46.
被引量:24
2
王立新.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抵制美货运动[J]
.历史研究,2000(1):21-33.
被引量:30
3
谢有顺.
消费时代的暖色幽默——《桃李》与当代知识分子形象的转型[J]
.南方文坛,2002(4):34-40.
被引量:22
4
陈思和,何清.
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5):1-9.
被引量:74
5
王晓明,陈思和.
知识分子的新文化传统与当代立场[J]
.文艺争鸣,1997(2):29-35.
被引量:10
6
陈思和.
试论现代出版与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5(3):44-49.
被引量:33
7
李昌玉.
鲁迅创作的第一篇小说应是《斯巴达之魂》[J]
.东岳论丛,1987,8(6):49-50.
被引量:12
8
陈漱渝.
《斯巴达之魂》与梁启超[J]
.鲁迅研究月刊,1993(10):62-62.
被引量:13
9
蒋荷贞.
《斯巴达之魂》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小说[J]
.鲁迅研究月刊,1992(9):12-18.
被引量:12
10
郜元宝.
同一与差异——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语言观念之五[J]
.上海文学,2003(10):76-8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9
1
郑蕾.
从《沧浪之水》析当代官场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J]
.中文自学指导,2005(5):78-80.
被引量:1
2
周睿,王玉林,龙永干.
人文精神与官场权势对接的可能及悖谬——也论阎真的《沧浪之水》[J]
.理论界,2008(5):104-106.
3
陈曙娟,王东霞.
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岗位意识探析[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2(4):62-64.
被引量:2
4
彭贵昌.
西方祛魅、跨界书写与身份转变——从《苦社会》《苦学生》看近代中国文学的转向[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7(2):96-101.
5
周丽华,曾攀.
论《浙江潮》与鲁迅“向左转”之渊源——以《斯巴达之魂》为例[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39(2):71-76.
6
雷军.
生存的反思与文本的缺憾——《围城》与《桃李》的比较[J]
.科教文汇,2006(11X):148-149.
7
王欣.
文学的再创造——透过《沧浪之水》看作品的张力[J]
.参花(下),2012,0(7):72-75.
8
现代文学与现代知识分子的语言观念[J]
.学术月刊,2004,36(4):107-108.
9
观念的形成与报刊出版研究[J]
.学术月刊,2004,36(4):108-108.
二级引证文献
3
1
胡浩志,毕曼.
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的发展困境及其应对策略[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5):94-99.
被引量:14
2
杨丽.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科技期刊发展分析[J]
.新媒体研究,2019,5(4):99-100.
被引量:6
3
苏雅.
知识分子精神的守望与超越——论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J]
.青年文学家,2016,0(6Z):30-31.
1
徐小玲.
晚清民国年间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转型[J]
.科教探索,2008(10):154-155.
2
知识分子转型与新文学的两种思潮[J]
.社会科学论坛,2003(4):96-96.
3
汤克勤.
晚清小说家和“士”的近代转型——基于“选学”立场的返观与重构[J]
.长江学术,2009(3):164-164.
4
胡俏琰.
女性生存之战的悲歌——毕飞宇《玉米》中玉米形象分析[J]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5(9):68-71.
5
李秀卿.
诗心俳心皆佛心——论王维与芭蕉的精神遥契[J]
.作家,2008,0(20):73-73.
6
常延红.
浅谈叶绍钧笔下的知识分子转型形象——倪焕之[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6):168-168.
7
张万仪.
反省与选择——鲁迅弃医从文的文化思考[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49-53.
8
陈秀敏.
白桦派作家与日本近代知识分子转型[J]
.社会科学辑刊,2012(2):215-218.
被引量:1
9
王渌.
丁香树下[J]
.新青年(珍情),2004,0(1):2-3.
10
汤克勤.
从《新中国未来记》看梁启超由士向知识分子的转型[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208-214.
被引量:2
社会科学
200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