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论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4-64,共1页
Economic Forum
二级参考文献22
-
1李忠.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制度创新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217-218. 被引量:17
-
2张琦,万君康,庄越.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及其运行绩效的内涵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5,18(1):15-17. 被引量:20
-
3王章豹,徐枞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原则、指标、模型与方法[J].中国科技论坛,2005(2):55-59. 被引量:147
-
4王亮,孙绍荣,李世癛.科技原创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5(2):97-101. 被引量:12
-
5吴晓波,李冬琴,李靖华.高校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之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2(2):37-40. 被引量:29
-
6李仁安,赵飞,李驹.武汉市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5,29(2):252-255. 被引量:7
-
7石忆邵.进一步完善我国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几点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5(5):37-40. 被引量:22
-
8苏跃增,徐剑波.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几个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6,26(23):39-41. 被引量:37
-
9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政策法规专题研究报告[R].北京: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战略研究报告(国家科技部内部材料),2003.7.
-
10刘继云 孙绍荣.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绩效评估的指标设计.科技创业月刊,2004,(12):6-8.
共引文献69
-
1石忆邵,卜海燕.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比较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8(1):22-26. 被引量:56
-
2陈红梅.基于AHP和DEA的装备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J].企业经济,2009,28(3):117-119. 被引量:11
-
3陈丰,许敏.上市公司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来自江苏省的数据[J].财会通讯(下),2010(4):25-26. 被引量:6
-
4张建民.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及其能力:研究回顾与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0(5):23-27. 被引量:1
-
5田丽娜,但斌,张旭梅,董绍辉.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0,23(3):19-22. 被引量:1
-
6陈洪转,刘思峰,胡海东.基于双激励控制线的高校科研成果动态综合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3):129-133. 被引量:13
-
7王雪原,王宏起,李文奇.创新平台的识别与等级认定[J].科学学研究,2011,29(6):924-929. 被引量:22
-
8吴冲,刘妙懿,潘明暘.基于区间数的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3):9-12.
-
9王雪原,王宏起,孙晓宇.多主体视角下创新平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7):38-43. 被引量:16
-
10衡孝庆,魏星梅.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政策效应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11(8):145-147.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21
-
1李忠.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制度创新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217-218. 被引量:17
-
2张琦,万君康,庄越.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及其运行绩效的内涵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5,18(1):15-17. 被引量:20
-
3王章豹,徐枞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原则、指标、模型与方法[J].中国科技论坛,2005(2):55-59. 被引量:147
-
4王亮,孙绍荣,李世癛.科技原创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5(2):97-101. 被引量:12
-
5吴晓波,李冬琴,李靖华.高校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之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2(2):37-40. 被引量:29
-
6李仁安,赵飞,李驹.武汉市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5,29(2):252-255. 被引量:7
-
7石忆邵.进一步完善我国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几点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5(5):37-40. 被引量:22
-
8苏跃增,徐剑波.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几个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6,26(23):39-41. 被引量:37
-
9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政策法规专题研究报告[R].北京: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战略研究报告(国家科技部内部材料),2003.7.
-
10刘继云 孙绍荣.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绩效评估的指标设计.科技创业月刊,2004,(12):6-8.
二级引证文献70
-
1石忆邵,卜海燕.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比较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8(1):22-26. 被引量:56
-
2陈红梅.基于AHP和DEA的装备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J].企业经济,2009,28(3):117-119. 被引量:11
-
3陈丰,许敏.上市公司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来自江苏省的数据[J].财会通讯(下),2010(4):25-26. 被引量:6
-
4张建民.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及其能力:研究回顾与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0(5):23-27. 被引量:1
-
5田丽娜,但斌,张旭梅,董绍辉.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0,23(3):19-22. 被引量:1
-
6陈洪转,刘思峰,胡海东.基于双激励控制线的高校科研成果动态综合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3):129-133. 被引量:13
-
7王雪原,王宏起,李文奇.创新平台的识别与等级认定[J].科学学研究,2011,29(6):924-929. 被引量:22
-
8吴冲,刘妙懿,潘明暘.基于区间数的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3):9-12.
-
9王雪原,王宏起,孙晓宇.多主体视角下创新平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7):38-43. 被引量:16
-
10衡孝庆,魏星梅.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政策效应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11(8):145-147. 被引量:4
-
1金晶,李琳琳.校企合作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6,7(4):140-141.
-
2牟玲玲,贾清.管理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3):36-38. 被引量:3
-
3魔镜,魔镜,我问你![J].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06,0(11):52-53.
-
4李恒,李佳凤.校企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方法综述[J].创新,2013,7(6):22-25. 被引量:5
-
5黄维模,曹丽华.大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J].科技.人才.市场,2002(2):22-25. 被引量:9
-
6徐涛.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教研),2012(2):96-96.
-
7陈候炎.基于无标度AHP的大学生德育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J].卷宗,2011(11):30-31.
-
8侯二秀,李靖尧,杨洋,石晶.协同创新与地方高校科研团队创新绩效评价[J].中国高校科技,2015(3):63-66. 被引量:4
-
9李金林,马宝龙.MBA管理统计学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2):38-41. 被引量:11
-
10赵晓飞.管理统计学“三位一体”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7,0(3):71-73.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