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针对工程硕士培养目标的定位,在招生、培养和教材教法方面,提出了提高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建议。
作者
钟慎斌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研究生部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2年第6期201-202,共2页
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Bimonthly)
关键词
工程硕士专业
学位教育
培养模式
分类号
G643.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2
1
周远清.
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5):1-5.
被引量:75
2
曲 虹.
对工程硕士生源问题的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6):41-42.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82
1
柳亮,陈罡,黄素宁,李悦.
刍议医学研究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S1):60-61.
被引量:1
2
杨永林,罗立胜.
“21世纪外语教学与研究网络化工程”工作报告[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3(S1):1-7.
被引量:15
3
高丹.
工程硕士教育发展现状及其多元化质量观的重构[J]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27(6):137-139.
被引量:2
4
张海英,张锦绣.
美国工程硕士教育模式观略[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2(6):67-71.
被引量:19
5
王雪梅,康淑敏.
英语专业研究生创新教育思路探析[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1(1):129-132.
被引量:8
6
姚密红,刘幼立,李智玲,宁竹青.
发挥编辑作用 提高研究生写作论文的水平[J]
.华北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4):104-105.
被引量:13
7
樊洁,李大蓉,贾建国,鲍银月.
规范研究生导师管理 建立完善的工作质量评估体系[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27-29.
被引量:9
8
王建荣.
工程硕士培养新模式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5(7):22-23.
被引量:4
9
马桂敏,姜尔林.
对发展工程硕士教育的总体思考[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6(4):99-103.
被引量:2
10
康淑敏,王雪梅.
对高校英语师资教育理念的几点思考[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3(4):18-21.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8
1
肖国芳,吴松,彭术连.
产学研结合 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交大—宝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征与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6(10):23-25.
被引量:41
2
王丹平,翁赛珠.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创新初探[J]
.中国高等教育,2006(23):45-46.
被引量:3
3
王燕春,钱伟芳,马桂敏.
浅谈工程硕士培养的规范化管理[J]
.化工高等教育,2007,24(1):91-93.
被引量:9
4
王建荣.提高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率,强化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中国教育探索,2005,(8).
5
史佩,周文松.
工程硕士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1):83-84.
被引量:7
6
李九天,石于中.
关于工程硕士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1):93-94.
被引量:6
7
王天凤.
在职研究生培养工作研究与探索——关于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探讨[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9(4):86-88.
被引量:4
8
王晓荣.
我国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J]
.考试周刊,2007,0(44):86-8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夏显波,邹洋,张薇.
工程硕士校外导师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12):9-11.
被引量:6
2
翟青春,高霁.
浅谈产学研模式下工程硕士的培养[J]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26(B04):98-100.
被引量:3
3
范薇,王娜,邹心言.
浅析转型期我国研究生教育问题[J]
.亚太教育,2016,0(7):296-296.
二级引证文献
9
1
黄少堂,韩刚.
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对现行导师制度的挑战与对策[J]
.中国成人教育,2010(21):72-75.
被引量:4
2
李玉凤,张军,李学刚.
地方院校工程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5):103-104.
被引量:3
3
马维宁.
兵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2(6):22-23.
被引量:1
4
高水练,林爱惠,林金科.
选配校外导师,推进切合社会需求之茶学本科人才培养——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茶学专业为例[J]
.福建茶叶,2014,36(2):41-43.
被引量:13
5
张莉芹,彭顺金,李云宝,范薇,张国宏.
提高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探索[J]
.中国冶金教育,2016,21(4):14-15.
6
石卫林,程锦,文永红,李贞博,齐昌政.
双导师制实施困境成因与改进的质性研究——以S大学为例[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2):75-80.
被引量:28
7
孟庆峰,谈少鸿.
校企合作培养物流工程硕士的实践困境与解决策略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1):121-122.
被引量:4
8
夏元平,聂运菊,惠振阳.
地方高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高教学刊,2020,0(14):133-136.
被引量:10
9
陈华,姚志伟,张小龙,陈长明.
基于“紧密型”产学研合作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的构建[J]
.生活用纸,2021,21(8):80-85.
1
陈皓明.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1):19-23.
被引量:17
2
刘燕玲,宋淑敏.
简论发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J]
.中国成人教育,2001(10):34-35.
3
齐齐哈尔大学[J]
.求学(理科版),2012(A02):83-84.
4
代君.
工程硕士应注重工程技术的培养[J]
.理工高教研究,2006,25(4):41-42.
5
王春欢,李军政.
新形势下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3(24):213-214.
被引量:4
6
郁秋亚.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J]
.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9,19(4):119-121.
被引量:3
7
南昌航空大学优化学科建设[J]
.中国高等教育,2008(9):64-64.
8
唐祖爱,焦健.
地方院校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初探[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5):109-112.
被引量:1
9
黄声琴,马桂敏.
我国工程硕士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
.化工高等教育,2009,26(5):16-20.
被引量:5
10
湖南科技大学[J]
.求学(理科版),2012(A02):169-173.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200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