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科技与出版》
CSSCI
2003年第1期3-4,共2页
Science-Technology & Publication
同被引文献24
-
1王小平.“编辑”与“著作”概念辨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3(2):116-119. 被引量:1
-
2马卫东,王世伟.教材概念的辨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3,22(S1):38-40. 被引量:6
-
3朱仲庆.依托高校 铸造高校教材出版品牌[J].中国出版,2004(7):56-58. 被引量:2
-
4刘继和.“教材”概念的解析及其重建[J].全球教育展望,2005,34(2):47-50. 被引量:55
-
5韩素华.高校教材出版的困惑与前景[J].计算机教育,2005(12):70-71. 被引量:2
-
6曹巍,童庆炳,王霁,严士健,李彬,刘庆昌.高校教材问题谈[J].大学出版,2006(1):11-22. 被引量:18
-
7林放.由高校教材学生自购引发的思索[J].出版广角,2006(3):64-65. 被引量:5
-
8谭在仁.高等学校教材著作权归属[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29-31. 被引量:4
-
9陈晓军.论新形势下的高校教材出版工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7):173-174. 被引量:3
-
10江涌.高校教材出版工作面临的困境和对策[J].中国出版,2006(11):36-37.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7
-
1戴皓华.中小出版社高校教材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探究[J].传播与版权,2020(11):54-56. 被引量:1
-
2施小占.高校教材出版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9). 被引量:2
-
3张世国.对普通高校体育类教材出版的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0(4):41-43. 被引量:3
-
4王丹丹,牛晓宏.高校教材的数字化服务营销方式研究[J].今传媒,2011,19(2):65-66. 被引量:4
-
5张健.土建学科“十二五”期间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的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379-381.
-
6施东毅.高校教材出版困局刍议[J].现代营销(下),2012(2):159-160. 被引量:1
-
7苏磊,张昕,韩婧,薛陶,颜帅.教材出版的再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1(10):3-6. 被引量:3
-
8葛丽.高校ESP英语教材的开发与建设[J].科技与出版,2012(6):38-40. 被引量:10
-
9范林.关于高校教材出版的几点思考[J].网友世界,2012(13):51-52. 被引量:1
-
10曾巍.高校教材出版的“库存瓶颈”及其应对策略[J].出版发行研究,2013(3):38-41. 被引量:4
-
1符建湘.大学出版社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16(2):117-119. 被引量:1
-
2韩素华.高校教材出版的困惑与前景[J].计算机教育,2005(12):70-71. 被引量:2
-
3明珠闪闪[J].中文自修,1999(6):46-46.
-
4张琢石.坚持办社方向 努力办出特色——高校出版社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4):131-133.
-
5郭雪飞.关于高校教材出版问题及其对策的思考[J].神州,2013(35):272-272.
-
6陈福郎.角色意识和主体意识[J].编辑学刊,2003(6):26-27. 被引量:1
-
7赵长健,张全信.巴西、墨西哥中小学课程改革特色及对我们的启示[J].滨州学院学报,1998,19(3):81-83. 被引量:1
-
8张鑫鑫.2013年英国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新动向及其启示[J].学园,2014(5):37-38.
-
9张朝光.江西师范大学学分制改革特色综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4):125-127. 被引量:1
-
10谢春.2006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整体特征探究[J].广东教育(高中版),2006(9):3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