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78,共3页
Teaching and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30
-
1苏红军.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举措[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5(1):101-103. 被引量:3
-
2久毛措.《管理学》课程本科阶段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08,24(4):35-36. 被引量:4
-
3徐年富.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的探索[J].消费导刊,2008,0(7):171-171. 被引量:4
-
4刘家凯.促进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16):29-39. 被引量:5
-
5张家鎏,王小刚,罗仲平,李代军.县域经济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极的理论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05(4):141-143. 被引量:6
-
6刘禹宏,韩淑珍.东西部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J].开发研究,2005(5):115-118. 被引量:11
-
7武连运.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J].甘肃农业,2005(10):20-21. 被引量:7
-
8赵海东.“三农”问题: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J].金融与经济,2005(12):100-101. 被引量:1
-
9魏后凯.“十一五”时期中国区域政策的调整方向[J].学习与探索,2006(1):15-23. 被引量:30
-
10牟燕,郭忠兴.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失灵的博弈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23(1):45-48.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4
-
1朱道才,陆为群.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述略[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21-26. 被引量:6
-
2蒋贵凰.统筹城乡发展需制度政策与内部机制的结合[J].当代经济管理,2008,30(12):8-10. 被引量:1
-
3刘欣英.区域经济学教学深化探析[J].当代经济,2009,26(22):114-115. 被引量:4
-
4丁生喜,张宏岩,殷颂葵,孙立霞,于继明.高等学校本科区域经济学课程建设的功能成本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5):4920-4922.
二级引证文献11
-
1陈小虹.论如何用好国有资产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以重庆市城口县为例[J].中国经贸,2011(4):56-57.
-
2王建增.城乡经济一体化协调机制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2):60-63. 被引量:2
-
3吴寿平.基于偏离份额法的广西县域产业发展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49-53.
-
4李喜莲.浅谈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3):153-153.
-
5侯拉坡,唐正霞.乌蒙山连片开发背景下美姑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16):118-119. 被引量:1
-
6常小莉.县域经济产业政策评价体系研究[J].商情,2013(51):83-83.
-
7李丽.探讨如何借助旅游业推进本县县域经济发展[J].商,2015,0(19):258-258.
-
8陈烦.区域经济学教学体会[J].文教资料,2015(33):167-168. 被引量:1
-
9李金滟,李超,李泽宇.国际化与本土化耦合的经济学课程创新研究——以区域经济学为例[J].当代经济,2016,33(18):44-46. 被引量:1
-
10黄明辉.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区域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3):388-389.
-
1孙久文,叶裕民,林勇.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发展研讨会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3(5):50-50.
-
2吴浙.“第二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发展研讨会”纪要[J].教学与研究,2004(1):96-96.
-
3孙久文,叶裕民,林勇.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发展研讨会会议综述[J].中国软科学,2002(11):124-125.
-
4陆根尧,张燕.第七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综述[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2):339-342.
-
5中国经济学大事记(2011年11月)[J].生产力研究,2011(12).
-
6郑长德.全球化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第八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变革时代的中国区域经济学术研讨会综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1):61-69. 被引量:4
-
7陈来卿,陈亚鸥.泛珠三角经济区合作发展思路及政府作为[J].改革,2006(8):59-63. 被引量:1
-
8江西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学科点介绍[J].农业经济问题,2008,29(6).
-
9张可云,刘琼.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面临的挑战与政策问题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12,27(6):7-11. 被引量:18
-
10何承耕.经济空间集聚和扩散的动力机制探讨[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1995(2):30-33.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