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女权理性视野下的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
被引量:
3
The literature of women in 20th century in China: Viewed from female reas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世纪中国的女权理性是在“五四“启蒙运动传统理性与现代理性的激烈交锋中诞生的 ,作为现代理性分可分割的一部分 ,女权理性在整整一个世纪之中 ,伴随着时代、政治和文学思潮的变迁而不断变化 ,同时 ,也给女性文学带来了不同的价值评断力量 ,本文立足于 2 0世纪女性写作的文本 。
作者
王颖
机构地区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1期89-91,共3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传统理性
现代理性
女权理性
女性写作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2
1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
波娃.第二性:女人[M].桑竹影,南姗,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3
鲁迅.二心集·惯与改革[C]//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
周保欣.当下文学苦难叙述的现实性批判[EB/OL].www.culstudies.com.
5
朱中原.苦难与文学[EB/OL].http:∥cllp.cumt.edu.cn/tuanwei/wenzhang/wenzhang5.htm.
6
[8]陈晓明.无根的苦难:超越非历史化的困境[EB/OL].http:∥www.culstudies.com,2003-04-09.
7
车洪波.人类"原罪"的宗教释义与哲学考察[J].孝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
8
周国平.面对苦难[EB/OL].http:∥yanyun.myrice.com/bestlove.htm.
9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M].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P264.
10
钱谷融.艺术·人·真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引证文献
3
1
刘俐莉.
苦难叙事与20世纪中国文学[J]
.广西社会科学,2005(7):117-119.
被引量:8
2
陈继兰.
《西关小姐》女权思想探析——两广作家作品分析之一[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72-75.
3
杨丹丹.
人、人性与国民性——“五四”启蒙文学的话语类型[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1,26(4):31-3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梁华,韦敏.
金基德电影苦难叙事的隐喻[J]
.长城,2009(2):116-117.
2
王晓漪.
论中国近代社会主体意识的觉醒[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5):8-11.
3
杨国伟.
救赎理想的“两难”境遇——论张炜小说《家族》的苦难叙事[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1):120-125.
4
金大伟.
乡土苦难叙事的视角变化——世纪之交安徽乡土文学侧影[J]
.学术界,2015(10):126-134.
被引量:2
5
金大伟.
新时期安徽乡土苦难叙事的文化形态[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2):90-95.
6
张光芒.
大地书写与苦难叙事相结合的扛鼎之作--评赵本夫长篇小说《荒漠里有一条鱼》[J]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1(2):37-42.
被引量:2
7
胡哲.
东北“地之子”的苦难史诗与伦理寓言——评津子围长篇小说《十月的土地》[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5):129-136.
8
王文玲.
主体功能的贫弱——论新时期儿童叙事的功能之一:“另一眼光看世界”[J]
.华夏文化论坛,2007(1):184-189.
9
邴波.
新疆哈萨克族题材电影:文化境遇·苦难叙事·女性形象[J]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8,0(1):200-205.
1
赵文智.
池莉小说理性因素之索解[J]
.当代小说(下半月),2008,0(11):26-27.
2
钱翰.
无奈的幸福──读《局外人》[J]
.法国研究,1996(2):201-207.
3
杨政.
世纪姻缘:哲学的诗与文学的思[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81-84.
被引量:1
4
高榕蔚.
生活“在路上”——以《在路上》为例浅谈50年代垮掉派的生活文化及其影响[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2):1-2.
5
姚康康.
从理性至上到欲望凸现——刍议弗洛伊德学说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兼及朦胧诗之式微[J]
.集宁师专学报,2011,33(1):28-31.
被引量:1
6
吴炫.
作为审美现象的非虚构文学[J]
.文艺争鸣,1991(4):45-51.
被引量:17
7
李夜平.
抗争与审省——张辛欣的小说基调[J]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1995,0(4):36-38.
8
刘满华.
超越传统理性、提升主体敏感性创造文学杰作[J]
.社科纵横,2016,31(6):116-120.
9
李明.
青岛的“里院”和里院文化[J]
.文明,2008,0(5):141-143.
被引量:1
10
王沁.
论《现实一种》的零度风格[J]
.龙岩师专学报,2001,19(4):64-66.
山东社会科学
200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