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上海话间接感谢言语行为研究
被引量:
19
On indirect thanking in Shanghai dialect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上海话间接感谢言语行为的分析,揭示汉语间接感谢言语行为的一些语用特征。本文将在汉语直接感谢言语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对以下几个问题作进一步的说明:(1)上海话可用于间接感谢言语行为的言语行为类型;(2)上海话间接感谢言语行为与直接感谢言语行为的选择;(3)
作者
曲卫固
陈流芳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外语系
出处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66-74,共9页
Journal of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Jinan University
关键词
间接感谢言语行为
礼貌原则
关系
受惠程度
汉语
上海话
分类号
H173 [语言文字—汉语]
H109.4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63
引证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58
参考文献
2
1
曲卫国,陈流芳.
论传统的中国礼貌原则[J]
.学术月刊,1999,31(7):33-41.
被引量:39
2
毕继万.
汉英寒暄语的差异[J]
.语文建设,1997,0(4):17-20.
被引量:24
共引文献
61
1
曲卫国,陈流芳.
也谈“Please”,也谈“请”──与刘绍忠先生商榷[J]
.外国语,2001,24(4):22-27.
被引量:18
2
曲卫国,陈流芳.
礼貌称呼的语用学解释[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6):118-124.
被引量:35
3
朱湘燕.
影响批评语用策略选择的文化因素[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2):71-78.
被引量:7
4
范文嫣.
浅议王熙凤语言中的礼貌原则[J]
.社会科学家,2005,20(5):32-34.
被引量:8
5
江结宝.
权势关系中弱势角色的礼貌语言特点初探[J]
.语言文字应用,2005(4):52-56.
被引量:16
6
沈农夫,布鲁斯.努斯鲍姆.
席卷美国的创新型企业[J]
.经纪人,2006(1):26-27.
7
程瑞兰,王芳.
汉语寒暄语的历时变化及其社会意义之探索——以寒暄语“吃了吗?”的变化为例[J]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63-65.
被引量:8
8
程瑞兰.
汉英寒暄语比较研究——从汉语“你吃了吗?”与英语HELLO谈起[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5(3):129-131.
被引量:3
9
涂红梅.
探析会话中的礼貌原则[J]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6,15(4):108-110.
被引量:1
10
刘含徽.
对“美女”称呼语的语用解读[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7(1):126-128.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63
1
邝霞,金子.
网络语言——一种新的社会方言[J]
.语文建设,2000(8).
被引量:55
2
曲卫国,陈流芳.
论传统的中国礼貌原则[J]
.学术月刊,1999,31(7):33-41.
被引量:39
3
张绍杰,王晓彤.
“请求”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J]
.现代外语,1997,20(3).
被引量:129
4
刘颂浩,田俊杰.
留学生汉语语用情况调查[J]
.语言文字应用,1999(1):86-93.
被引量:21
5
顾曰国.
礼貌、语用与文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24(4):10-17.
被引量:1148
6
毕继万.
“礼貌”的文化特性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1996,10(1):52-60.
被引量:40
7
毛修敬.
动词重叠的语法性质 语法意义和造句功能[J]
.语文研究,1985(2):34-41.
被引量:41
8
储泽祥.
“谢谢”的原因宾语凝结式及其南北差异[J]
.世界汉语教学,1995,9(4):23-28.
被引量:8
9
李瑞华.
语用的最高原则──得体[J]
.外国语,1994,17(3):25-27.
被引量:75
10
李军.
汉语使役性言语行为的话语构造及其功能(上)[J]
.语文建设,1998,0(5):8-10.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
19
1
王帅,康可意.
当前汉语教材中言语行为的分布及呈现研究[J]
.世界华文教学,2023(1):157-173.
2
李丽娜.
汉语“感谢”言语行为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2004(9):93-95.
被引量:31
3
朱湘燕.
影响批评语用策略选择的文化因素[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2):71-78.
被引量:7
4
高增霞.
“谢”“致谢”“感谢”“谢谢”[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24(1):27-29.
被引量:13
5
孙守峰.
汉语感谢场合下影响道歉语使用的因素研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5):46-47.
6
廖百秋.
感谢言语行为的得体性研究[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0(4):78-82.
被引量:1
7
张栩畅.
汉英答谢句对比[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2(10):136-137.
8
马晓炜,黄乐.
文学作品中感谢语的语用分析——以《红楼梦》为例[J]
.科教文汇,2013(16):112-112.
被引量:2
9
储泽祥,刘琪.
汉语方言感谢语及其回应语的类别研究——兼论感谢语的“回应错配”现象[J]
.语文研究,2014(2):55-59.
被引量:7
10
马晓炜,黄乐.
《红楼梦》中间接感谢语的语用策略浅析[J]
.文教资料,2014(25):24-2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8
1
马志.
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9):90-91.
被引量:2
2
石萌.
身份构建视角下的日语感谢语研究[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2):115-116.
3
高增霞.
“谢”“致谢”“感谢”“谢谢”[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24(1):27-29.
被引量:13
4
孙守峰.
汉语感谢场合下影响道歉语使用的因素研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5):46-47.
5
王静.
言语行为理论在汉日翻译教学中的运用——以中日表示“感谢”的言语行为比较研究为中心[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4):89-96.
被引量:7
6
王春辉.
汉语回谢语类型与使用的社会语言学考察[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4):88-95.
被引量:4
7
李淑宁.
浅谈中国高语境文化下的感谢语特点[J]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2):162-163.
被引量:5
8
李丽华,陈新仁.
英汉学位论文致谢辞的语用对比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8(2):35-38.
被引量:18
9
刘艳.
中美父母批评策略的优选论分析[J]
.衡水学院学报,2010,12(3):93-96.
10
聂仁发.
“谢谢”与“感谢”辨异[J]
.语言研究,2010,30(3):76-79.
被引量:9
1
王静.
言语行为理论在汉日翻译教学中的运用——以中日表示“感谢”的言语行为比较研究为中心[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4):89-96.
被引量:7
2
关英明.
致歉语“对不起”的言语行为类型[J]
.北方论丛,2014(3):67-70.
被引量:7
3
闫建设.
现代汉语口语中话语标记语“不是”标记的言语行为类型[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3):86-89.
被引量:2
4
В.Гак,张家骅.
语用学、言语可惯与言语语法[J]
.当代语言学,1989(1):24-31.
被引量:6
5
范开泰.
语法分析三个平面[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3):37-52.
被引量:7
6
谭傲霜.
汉语虚词隐现的制约因素[J]
.世界汉语教学,1999,13(2):54-63.
被引量:5
7
林灵.
基于礼貌视角下的社交言语行为研究[J]
.前沿,2012(10):83-85.
8
吴会平,傅利.
隐喻与间接言语行为[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114-117.
被引量:3
9
司建国.
“面试”会话模式分析及其对会话策略教学的启示[J]
.中国外语,2005,2(3):41-45.
被引量:1
10
贾倩.
俄汉语中“请求”言语行为的结构及策略对比[J]
.文学教育(中),2013(9):83-84.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