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茶马古道”旅游品牌打造的思考
被引量:
19
Thought on the Traveling Makes "Cha Ma Gu Dao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西部边疆游牧业地区之间进行以茶、马为代表性商品的贸易而形成的商道。作者在参与了实地考察后 ,指出这次考察不仅在学术研究上贡献甚巨 ,而且对“茶马古道”沿线的川、藏、滇三省区旅游业发展亦有所推进。
作者
王川
机构地区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7-32,共6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茶马古道”
旅游品牌
打造
分类号
F592.3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27
引证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100
参考文献
16
1
任新建.《论川藏茶马古道的形成与历史作用》,“茶马古道”研讨会论文,2002年6月.
2
刘恩敏.《茶马古道:最富魅力、最具潜力的旅游线路》.《中国旅游报》,2002年7月10日第16版等.
3
孟德利,张青松..《关于“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的讨论》,本次研讨会论文..,,....
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蠢研究所.《西藏昌都茶马古道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共148页),2001年8月.
5
国家民委等.《关于加强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供应工作的意见》,1990年12月10日发出.
6
黎世蘅.《最初华番茶马贸易的经过》[J].北大社会科学季刊,1925.
7
任乃强.《川康交通考》[J].新亚细亚,1932.
8
马裕恒.《川茶之概况及其与川康贸易之重大关系》[J].康藏前锋,1936.
9
徐方子.《历代茶叶边易史略》[J].边政公论,1944.
10
李锦贵.《西康边茶之研究》[J].西康经济季刊,1948.
同被引文献
227
1
王晓燕.
宋代官营茶马贸易兴起的原因分析[J]
.中国藏学,2008(3):48-59.
被引量:8
2
格勒.
“茶马古道”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初探[J]
.中国藏学,2002(3):59-64.
被引量:48
3
王晓燕.
明代官营茶马贸易体制的衰落及原因[J]
.民族研究,2001(5):75-82.
被引量:19
4
祝天.
汉族茶文化的姊妹——藏茶文化[J]
.中国西部,2002(2).
被引量:1
5
杨勇.
创建国家旅游品牌:茶马古道、三江并流、香格里拉、格萨尔王——川滇藏区域旅游经济圈构想与思考[J]
.中国西部,2002(6):48-51.
被引量:1
6
陶宏.
“茶马古道”上的盐务重镇——盐井乡[J]
.中国文化遗产,2005(5):70-76.
被引量:2
7
陈炎.
略论海上“丝绸之路”[J]
.历史研究,1982(3):161-177.
被引量:61
8
季羨林.
中国蠶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J]
.历史研究,1955(4):51-94.
被引量:29
9
申旭.
藏彝民族走廊与茶马古道[J]
.西藏研究,1999(1):22-28.
被引量:10
10
申旭.
滇藏茶马古道论略[J]
.西藏研究,1998(3):86-9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9
1
姜自荣.
茶马古道[J]
.黑龙江史志,2013(17):13-13.
被引量:2
2
凌生金,张敏,李丽娜,魏潇潇.
昌都地区“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的思考[J]
.四川林勘设计,2006(3):24-27.
被引量:3
3
刘小方,李海军.
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四川省为例[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2):300-303.
被引量:12
4
阳耀芳.
“茶马古道”的历史研究与现实意义[J]
.茶叶通讯,2009,36(1):44-47.
被引量:9
5
刘小方.
世界遗产视野下的茶马古道旅游开发——兼论茶马古道的世界遗产价值[J]
.旅游论坛,2009,2(2):199-204.
被引量:11
6
袁银枝.
论西藏昌都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2):17-20.
7
唐建兵.
川藏“茶马古道”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1):37-44.
被引量:12
8
陶长雨.
新形势下“南丝路申遗”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5,17(1):75-78.
9
李飞,马继刚.
我国廊道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以滇、藏、川茶马古道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7(2):136-140.
被引量:25
10
孙香珍,王继文,杨颖.
论茶马古道的人文交流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J]
.福建茶叶,2017,39(4):171-17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00
1
张书颖,刘家明,朱鹤,张香菊.
线性文化遗产的特征及其对旅游利用模式的影响——基于《世界遗产名录》的统计分析[J]
.中国生态旅游,2021(2):203-216.
被引量:8
2
曾筱.
“一带一路”背景下雅安茶马文化艺术传播路径研究[J]
.工业设计研究,2020(1).
3
李飞,邹统钎.
论国家文化公园:逻辑、源流、意蕴[J]
.旅游学刊,2021,36(1):14-26.
被引量:98
4
张敏,马守春,林丽花.
藏东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J]
.四川林勘设计,2007(4):29-34.
被引量:5
5
李林.
“文化线路”与“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探析[J]
.新疆社会科学,2008(3):95-99.
被引量:36
6
刘小方.
世界遗产视野下的茶马古道旅游开发——兼论茶马古道的世界遗产价值[J]
.旅游论坛,2009,2(2):199-204.
被引量:11
7
刘小方.
我国世界遗产申报“次序性”问题探讨[J]
.城市发展研究,2009,16(7):58-60.
被引量:9
8
浦绍柳,李云锋,韩丽,张艳梅,伍岗.
发挥资源优势,开展民族茶文化旅游[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297-300.
被引量:13
9
王丽萍.
文化线路:理论演进、内容体系与研究意义[J]
.人文地理,2011,26(5):43-48.
被引量:39
10
牛云峰.
文化线路与丝绸之路(新疆段)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以库车-新和段为例[J]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8,17(4):8-11.
被引量:2
1
李跃军.
试论中国古道旅游线开发思路[J]
.前沿,2003(11):79-81.
被引量:3
2
我国七成代表性商品价格高于国外[J]
.浙江经济,1999(9):60-61.
3
扎西达吉.
川滇藏茶马古道区域旅游合作研究[J]
.西藏科技,2013(10):19-20.
被引量:2
4
罗仕伟.
试论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价值[J]
.重庆社会科学,2004(C00):29-32.
被引量:2
5
钟剑麟.
美国农业地区的旅游开发[J]
.国土经济,2002(4):44-45.
被引量:10
6
石鹏.
平凉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35):109-111.
被引量:2
7
梁保尔.
古道游研究[J]
.旅游科学,2015,29(2):28-37.
被引量:8
8
多吉彭措.
茶马古道:山间铃响马帮来[J]
.西藏旅游,2004(4).
9
启明,王牧,Julien Humbas,Arnaud Prudhomme,东瓜,王长山,陈晓曦.
“盐茶马古驿道”上的玄机[J]
.文明,2009(4):68-77.
10
旅游文化信息[J]
.西南航空,2006(10):38-38.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