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Y两优9918再生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通过对Y两优9918再生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探索总结出再生稻大棚育秧、两次晒田、后退单边机收等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促进了再生稻生产的快速发展。
作者
黄世聪
余庆燕
易孔文
陈军富
机构地区
湖南省辰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基层农技推广》
2017年第10期116-117,共2页
Primar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关键词
Y两优9918
再生稻
机械化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233.71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6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3
1
施能浦.
杂交早稻—再生稻栽培特性与技术研究初报[J]
.杂交水稻,1995,10(1):18-25.
被引量:24
2
皮少成,陈鹏宇.
积极探索再生稻生产机械化 为粮食增产助力[J]
.湖北农机化,2015(3):7-7.
被引量:6
3
李小章.
Ⅱ优航2号再生稻不同留桩高度试验[J]
.福建农业科技,2015,46(8):1-3.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29
1
李伟,屠乃美.
再生稻生育特性和栽培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2,16(S1):235-239.
被引量:9
2
易镇邪,屠乃美.
再生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2,16(S1):230-234.
被引量:20
3
熊绪穰,罗孝和,廖瑞靖.
谈谈两优培特的一季加再生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1996,11(6):27-30.
被引量:3
4
夏胜平,徐春芳,唐志华,王庆保.
金优系列组合再生力研究[J]
.杂交水稻,1996,11(A00):31-32.
5
朱校奇,邓启云,陈春光,庄文,武文.
再生稻及超级杂交稻再生利用研究进展[J]
.杂交水稻,2007,22(3):6-9.
被引量:16
6
李经勇,张洪松,唐永群.
中国再生稻研究与应用[J]
.南方农业,2009,3(3):88-92.
被引量:34
7
郑智华.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4):113-113.
被引量:5
8
陈萱,周文新,李新文.
再生稻栽培生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5,19(S1):301-306.
被引量:2
9
熊绪穰,罗孝和,廖瑞靖.
谈谈两优培特的一季加再生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00,15(S2):88-90.
被引量:1
10
何花榕,房贤涛,翁国华,郭灵灵,杨惠杰.
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9):6-10.
被引量:21
同被引文献
69
1
刘雪梅,郑小波.
贵州省发展再生稻的气候条件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1993,21(1):41-44.
被引量:4
2
郭文韬.
略论中国再生稻的历史发展[J]
.中国农史,1993,12(4):1-6.
被引量:18
3
熊洪,方文.
再生稻腋芽萌发与产量形成的生态研究[J]
.生态学报,1994,14(2):161-167.
被引量:35
4
陈国惠,张洪,王贵学,任昌福,黄友钦,刘仕琳,庞江春.
云南省再生稻种植气候生态区划[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6(4):390-395.
被引量:6
5
方文,罗文质,张景国,熊洪,江世华,徐世华.
四川再生稻的生态条件及区域适应性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1994,7(3):15-22.
被引量:21
6
张桂莲,屠乃美,袁菊红,刘鹏,张顺堂.
播种期对再生稻腋芽萌发和产量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3):229-232.
被引量:22
7
李实■,杨明均,崔明新.
四川省再生稻种植区划初探[J]
.西南农业学报,1989,2(2):1-6.
被引量:7
8
蒋廷杰,易镇邪,屠乃美.
留桩高度对培矮64S/E32再生特性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4):359-363.
被引量:28
9
凌启鸿,苏祖芳,侯康平,郭宏文.
水稻潜伏芽生长和穗分化形成规律及其应用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1):35-43.
被引量:47
10
孙晓辉.
中国的再生稻研究(综述)[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5,13(4):506-517.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3
1
曾世清,李燕容,赵红峰.
再生稻高产丰收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9,0(21):57-58.
被引量:2
2
宋开付,张广斌,徐华,马静.
中国再生稻种植的影响因素及可持续性研究进展[J]
.土壤学报,2020,57(6):1365-1377.
被引量:15
3
张端智.
再生稻隆两优1988高产栽培技术[J]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2(15):84-86.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张佳喜,吴新军,何英才,吴笛,阙兴贵,龙婵.
再生稻丰产提质增效技术示范应用[J]
.新农民,2024(6):85-87.
2
符艳辉.
再生稻丰产技术分析[J]
.农家致富顾问,2020,0(6):15-15.
3
龚松玲,曹培,高珍珍,李成伟,刘章勇,朱波.
种植模式对南方作物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21(1):68-73.
被引量:1
4
李慧龙,刘兆朋,刘木华,陈雄飞,余佳佳,张心毅,彭永福.
再生稻机收碾压稻茬扶正装置的设计与试验[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21,52(3):314-320.
被引量:2
5
张俊,邓达孙,刘建军,周文喜,黄欠如,张卫建.
江南双季稻区再生稻秸秆全量还田机械化种植模式[J]
.作物杂志,2021(4):212-216.
被引量:2
6
王天宇,樊迪,宋开付,张广斌,徐华,马静.
巢湖圩区再生稻田甲烷及氧化亚氮的排放规律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1,40(8):1829-1838.
被引量:10
7
周建利,罗巧,黄芬肖,曹坤坤,李俊丽,陈周莹,朱建强,王文希.
硒肥施用方式对再生稻产量和外观品质及硒含量的影响[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19(5):91-97.
被引量:5
8
樊迪,李若林,马静,张广斌,徐华.
太湖流域不同再生稻品种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41(9):2082-2090.
被引量:2
9
梁学海,刘兆朋,余佳佳,李慧龙,廖仲维,孙泽玉,刘木华,陈雄飞.
再生稻机收碾压稻茬扶正处理对再生季稻米品质的影响[J]
.南方农机,2022,53(21):1-5.
被引量:1
10
孙佳琦,王晨,王光华,任应党,祝增荣,白耀宇.
再生稻田拟环纹豹蛛与青翅蚁形隐翅甲间的集团内捕食及其影响因素[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22,48(6):807-822.
被引量:1
1
周敬广.
元丰优998特征特性及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稻麦科技,2017,35(3):29-30.
2
刘登魁.
湖南:“四防一增”技术让再生稻增产增效[J]
.农村百事通,2018,0(2):19-19.
被引量:7
3
李晓仁,王生.
酒泉市杂交玉米制种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机械,2017(10):71-73.
被引量:2
4
陈增益,丁科宇,朱贻发,曹顺生.
“大山劲稻”牌水稻专用复混肥肥效试验报告[J]
.农民致富之友,2017(22):117-117.
5
向英,胡振华.
赣北再生稻生产应注重的技术问题[J]
.农民致富之友,2017(24):130-130.
6
安贞女,黄忠烈.
马铃薯大垄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J]
.乡村科技,2017,8(33):51-52.
7
于绍山,程显峰,张华民,王红梅,赵尧先.
农业供给侧改革,即墨种业做了啥[J]
.农民致富之友,2017(24):20-20.
8
杂豆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J]
.中国科技成果,2017,0(18):21-21.
9
田晶晶,金磊.
不同育秧方式对再生稻“丰两优香1号”秧苗素质和产量构成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2017,23(23):31-31.
被引量:3
10
卢瑞嫦.
殊途能否同归?——两家合作社的成长轨迹[J]
.现代农业装备,2017,0(6):26-29.
基层农技推广
2017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