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敦煌、居延汉简契约论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契约,又称合同,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关于建立、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它反映社会经济中的法权行为,是一种社会关系的重要信物,也是官府判断是非、确定债务责任的主要根据。中国有文字的契约的历史,根据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可以上溯到西周时期。《周礼·天官·小宰》日:'听称责以傅别','听买卖以质剂','听取予以书契',即借贷契约叫作傅别,买卖契约叫作质剂,赠与和收受契约叫作书契。从西周到两汉时期,契约的一般名称为券、约、契、质要、约剂、约契等判书或券书形式。②'券'与'契'虽字形不同,但内容无异,都是契约类私法文书。《说文·刀部》:'券,契也。从刀,(?)声。券别之书,以刀判契其旁,故日‘契券’。'《礼记·曲礼上》载,'献粟者执右契'。郑玄注:'契,券要也;右为尊'。
作者 王元林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简牍学研究》 2002年第1期200-211,共12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