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17,共2页
China Archives
同被引文献65
-
1司献英.论高校档案网络信息平台建设[J].山东档案,2004(4):12-13. 被引量:10
-
2郭志敏.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档案,2003(5):19-20. 被引量:75
-
3乐利珍.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风,2008(24):88-88. 被引量:207
-
4冯惠玲.开放:公共档案馆的发展之路[J].档案学通讯,2004(4):10-14. 被引量:83
-
5王健.关于档案数字化优化模式的探讨——档案数字化对象之优化鉴选[J].档案学通讯,2007(1):55-58. 被引量:43
-
6隋雅敏.档案管理标准化势在必行[J].企业标准化,2007(5):27-28. 被引量:4
-
7张淑玉,张晶.电子文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5X):208-208. 被引量:1
-
8侯利风.档案资源信息化与档案资源网络化.见:基层档案工作论文集.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10.18.
-
9刘洪.Web使用模式挖掘及其在网络档案服务中的应用[J].档案学通讯,2007(5):62-65. 被引量:3
-
10李国庆.《综合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再认识》[J].广东档案,1998,(4).
引证文献31
-
1朱青梅.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档案的网络建设[J].文教资料,2005(22):7-8. 被引量:2
-
2戴勇,王云雁.信息化时代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及作用[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5,22(1):67-68.
-
3管先海.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难题[J].北京档案,2004(8):27-29. 被引量:4
-
4陈华平.基于标识的组合公钥体制的原理[J].计算机安全,2006(2):39-43. 被引量:4
-
5朱青梅.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刍议[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4):205-206.
-
6李宁.浅析使用电子文件的新问题及对策[J].石油化工应用,2006,25(6):65-66.
-
7胡文莉.对数字档案馆的理性思考[J].浙江档案,2007(1):24-28. 被引量:3
-
8王海欧.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数字与缩微影像,2007(2):25-28. 被引量:6
-
9关萍.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冷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8):23-25. 被引量:2
-
10蔡博.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北方经贸,2007(8):145-14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97
-
1库俊平,管先海.关于建立数字档案馆学的构想[J].中国档案研究,2019(1):207-221.
-
2刘玉金.论数字化档案的发展[J].文教资料,2006(19):182-183. 被引量:1
-
3周庆,杨婵.数字档案馆与实体档案馆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1(1):20-21. 被引量:3
-
4赵淑娜.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探[J].黑龙江史志,2013(9):80-80.
-
5施建仇.关于房管档案数字化发展的探讨[J].黑龙江史志,2013(11):102-103.
-
6康琴.浅议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践与发展策略[J].黑龙江史志,2013(21):108-109. 被引量:2
-
7罗梓元.电子档案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大家,2012(4):31-31.
-
8张小乐.从跨文化传播看奥运“福娃”成功的奥秘[J].大家,2012(3):31-31.
-
9张建明.数字水印在数字档案馆的应用前景[J].浙江档案,2005(1):18-19. 被引量:4
-
10管先海.关于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理性思考[J].档案管理,2005(2):35-38.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