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下简称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作者
林萍
机构地区
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
出处
《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7-20,共4页
Journal of Jilin Institute of Socialism
关键词
多党合作制度
政党制度
政治协商
政治派别
左派社会革命党
现代民主政治
多党合作理论
社会主义民主
分类号
D66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张恒.
中国现行政党制度的文化思考[J]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3):34-36.
被引量:1
2
罗豪才.
努力在多党合作总格局中发挥应有作用[J]
.中国统一战线,2001(3):15-18.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9
1
李金河.
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社会基础[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3):118-125.
被引量:3
2
张安.
现代化: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11(2):139-142.
3
耿百峰.
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基本内涵的解读[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23-27.
4
雷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优越性的新论断[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11):69-75.
被引量:7
5
邱雨.
制度自信与深化改革:比较视野下的中俄政党制度[J]
.大连干部学刊,2017,33(12):55-60.
被引量:2
6
杨松禄.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构建的四重维度[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5):42-47.
被引量:11
7
谢国辉.
关于我国政党制度的思考[J]
.湘潮(理论版),2009(10):22-24.
8
杨松禄,罗雷.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理论的话语权构建[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8,20(5):43-51.
被引量:6
9
祝灵君.
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逻辑[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0(1):20-3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7
1
刘严,黄景睿.
坚持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J]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12-15.
被引量:1
2
周淑真.
借鉴世界政党制度文明,创新中国政党制度[J]
.江汉论坛,2008(8):5-9.
被引量:4
3
余科杰.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形成史考略[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1):68-77.
被引量:1
4
林尚立.
中国政党制度与国家建设[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9):1-6.
被引量:21
5
虞崇胜.
非对称性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在机理分析[J]
.理论探讨,2009(6):18-21.
被引量:19
6
刘宁宁.
合作博弈视角下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61(6):45-47.
被引量:5
7
蔡冬菁.
政治文化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J]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40-43.
被引量:2
8
李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研究——在公平观的视野中[J]
.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4):13-17.
被引量:1
9
张钦朋.
中国政党制度的历史发展、基本特点及其经验启示[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6):22-26.
被引量:2
10
朱广亮.
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一种系统论的解读[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6):4-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张茂一,王洪树.
新时代中国政党制度国内研究述评[J]
.特区实践与理论,2019,0(2):30-3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宛素贤,余晓竹.
新型政党制度法治化发展中党内法规作用研究[J]
.时代人物,2019,0(18):38-39.
2
蒋锐,鲁法芹.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世界政党政治新形态[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23(5):47-52.
被引量:3
1
郑异凡.
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对十月革命的贡献[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1):104-106.
被引量:2
2
胡潮生,徐俊华.
试述"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5周年[J]
.长江论坛,1984,0(1):31-34.
被引量:1
3
张海蒲.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领导[J]
.湖湘论坛,1990,3(3):12-14.
4
胡治安.
关于在政权机关中实行党与非党合作共事的历史和现状[J]
.中国统一战线,1999,0(8):11-15.
5
肖枫.
对原苏联东欧国家政党体制上严重问题和深刻教训的探讨[J]
.红旗文稿,1994(22):23-28.
6
叶自成.
苏维埃俄国的政党体制及权力体制问题[J]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1986(5):5-13.
被引量:1
7
王金华.
列宁关于多党合作的思想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J]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1987(6):33-39.
8
陆忍和.
浅谈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J]
.湖湘论坛,1990,3(1):52-55.
9
赵永华,吴文伟.
苏俄的报刊革命法庭[J]
.新闻界,2015(23):68-70.
10
林祥庚.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是对苏联一党制模式的突破[J]
.科学社会主义,1999(4):59-63.
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