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植物病害对全球作物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许多植物病原菌能够引起农作物发生严重的病害,作物受害程度由轻微显症至大面积的粮食作物被毁,从而降低产量。由灾难性的植物病害引起的粮食供应不足,使全球至少800万人遭受到粮食饥荒。一些植物病害难以控制,主要是因为植物的群体在时间、空间和基因型上是变化的,并且进化的新的致病小种经常能克服各种阻力来浸染农作物,破坏多年来的作物育种成果。本文粗浅地探讨植物病害对全球作物安全的影响。
作者
庞海龙
机构地区
辽宁省盘锦市芦苇湿地保护中心
出处
《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3年第4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植物病害
全球作物
安全
影响
分类号
S432 [农业科学—植物病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7
1
强胜,陈国奇,李保平,孟玲.
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外来种入侵及其管理现状[J]
.生物多样性,2010,18(6):647-659.
被引量:37
2
张爱红,陈丹,苗洪芹.
几种检疫性细菌病害的识别和病原菌的鉴定技术[J]
.植物检疫,2009,23(1):41-44.
被引量:3
3
欧阳迪莎,何敦春,杨小山,林卿,谢联辉.
植物病害管理中的政府行为[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3):38-41.
被引量:4
4
欧阳迪莎,施祖美,吴祖建,林卿,徐学荣,谢联辉.
植物病害与粮食安全[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3,20(6):24-26.
被引量:7
5
岳忠贤.
进境植物病原物检疫现状及对策[J]
.植物检疫,2002,16(3):174-177.
被引量:1
6
谢浩,丛继环.
第二讲 病害的初侵染源及病原物的传播和侵染[J]
.新疆农垦科技,1998,21(3):35-36.
被引量:1
7
P.C.Morris,姚晓萍,邵玲.
生物技术和植物保护[J]
.农药译丛,1992,14(1):22-30.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75
1
褚栋,张友军,高长生,刘国霞.
微卫星位点BEM06与BEM23鉴别烟粉虱B型与Q型的有效性[J]
.昆虫学报,2009,52(12):1390-1396.
被引量:3
2
冯家望,曾宪铭,范怀忠,李英杰.
应用免疫金探针定位和定量测定稻种中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J]
.植物病理学报,1994,24(3):233-238.
被引量:8
3
王建书,李扬汉.
假高梁的生物学特性、传播及其防治和利用[J]
.杂草科学,1995,13(1):14-16.
被引量:8
4
赵文军,朱水芳,夏明星,陈红运.
利用Real-Time PCR从无症种薯上快速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B08):261-261.
被引量:4
5
何云霞,白艳菊,胡林双,于德才,马纪.
嵌套式PCR超灵敏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J]
.中国马铃薯,2005,19(4):204-207.
被引量:2
6
SUN Bing-yao,TAN Jian-zhong,WAN Zhi-gang,GU Fu-gen,ZHU Ming-de.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extracts from Solidago canadensis L. against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some plant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6,18(2):304-309.
被引量:22
7
冯建军,许勇,李健强,Norm W. SCHAAD.
免疫凝聚试纸条和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比较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2006,36(2):102-108.
被引量:30
8
李荣金,强胜.
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片伤害的生理生化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5):995-1000.
被引量:23
9
赵利清,臧春鑫,杨劼.
侵入种刺苍耳在内蒙古和宁夏的分布[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7(3):308-310.
被引量:25
10
许志刚,刘凤权,易建平,宋大鲁.
水稻白叶枯病菌鸡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J]
.植物病理学报,1996,26(1):1-5.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47
1
赵凤菊,秦永辉,郝东田.
外来入侵植物刺果瓜自然生长周期的调查研究[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23(4):28-29.
2
司丽丽,曹克强,刘佳鹏,杨军玉,甄文超.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的研制[J]
.植物保护学报,2006,33(3):282-286.
被引量:29
3
张福山,徐学荣,林奇英,谢联辉.
植物保护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2):505-510.
被引量:17
4
何敦春,王林萍,欧阳迪莎.
植保技术使用对食品安全的风险[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24(1):54-56.
5
王海光,马占鸿,黄冲.
植物病害管理与生物安全[J]
.植物保护,2007,33(3):1-7.
被引量:4
6
黄艳霞.
菊基腐病菌的常用检测技术[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10,30(B06):27-29.
被引量:2
7
李博,马克平.
生物入侵:中国学者面临的转化生态学机遇与挑战[J]
.生物多样性,2010,18(6):529-532.
被引量:40
8
岳茂峰,樊蓓莉,田兴山,冯莉,周先叶,李伟华.
广东省农业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调查与危害评估[J]
.生物安全学报,2011,20(2):141-146.
被引量:20
9
林敏,郝建华.
苏州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体系及牛膝菊的入侵风险[J]
.生态科学,2011,30(5):507-511.
被引量:16
10
林敏,郝建华,吴海荣.
胜红蓟入侵江苏省的风险评估[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25(10):71-7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0
1
黄云,文成敬,龚国淑.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初探[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B09):44-47.
被引量:15
2
王生毅,薛文鹏.
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思考[J]
.中国农业教育,2005,6(2):15-16.
被引量:15
3
丁爱云,李向东,竺晓平,时呈奎,赵春青.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山东农业教育,2004(3):6-11.
被引量:4
4
于金凤,竺晓平,梁元存.
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山东农业教育,2004(3):12-14.
被引量:4
5
南芝润,范月仙.
植物过氧化氢酶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5):27-29.
被引量:91
6
杨兰芳,庞静,彭小兰,闫静静.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0):364-366.
被引量:138
7
陈雨,张爱芳,夏本勇,王文相.
吡唑醚菌酯对大豆炭疽病防效及保健增产作用[J]
.农药,2011,50(9):697-699.
被引量:36
8
康晓慧,罗霄凤,张梅,张利,吴国萍,彭雨娇.
植物病理学方向研究生教学改革与探索[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225-1227.
被引量:3
9
张秀珍.
氟环唑在我国的登记情况[J]
.山东农药信息,2012(2):41-41.
被引量:4
10
冯为民.
多媒体运用也应遵循教学规律——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3(3):79-8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于晓丽,王培松,栾炳辉,王英姿.
5种化学杀菌剂对作物防病保健作用的生理机制[J]
.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8):101-103.
被引量:2
2
李东育,王楠,陈晓露.
“金课建设”背景下《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新疆农业科技,2020(2):5-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鲁海菊,田婷,熊应艳,冯渝,熊欣燕.
基于成果导向的植物病理学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
.科教导刊,2022(28):132-135.
2
韩长志,覃悦.
林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金课”建设途径探析——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J]
.教育观察,2020,9(37):134-136.
被引量:3
3
何涛,孙家秀,陈吉越,邓维萍,何霞红,朱书生,朱有勇,杜飞.
烯酰吗啉对葡萄叶部代谢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2):3433-3443.
被引量:1
4
胡思雨,李敏,谌巧,张欢,何恒果.
咪鲜胺对环境动物的毒理研究概述[J]
.世界农药,2024,46(7):22-27.
1
张爱芳,王春林,陈雨,高同春,王文相.
安徽省水稻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及白叶枯病小种鉴定[J]
.植物保护,2012,38(3):139-142.
被引量:12
2
抗病虫性育种[J]
.麦类文摘,1995(4):47-48.
3
曹远银,姚平,刘维志,吴友三,孙梅,张凤清.
小麦秆锈菌新致病小种21C3CTR致病谱分析[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6,27(1):26-30.
被引量:4
4
陶荣祥,杜新法,施德,孙漱沅.
稻瘟病菌两个不同致病小种对穗瘟的诱发效果[J]
.浙江农业学报,1996,8(1):56-57.
5
野田孝人,檀根甲.
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J]
.农业译文,1991(2):12-16.
6
薛石玉,童海军.
杂交新组合Ⅱ优16的选育与利用[J]
.丽水农业科技,1995(88):7-11.
7
张泗举,高瑞平,董金皋.
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态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8):28-29.
被引量:3
8
陈深,汪聪颖,苏菁,冯爱卿,朱小源,曾列先.
华南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分化检测与分析[J]
.植物保护学报,2017,44(2):217-222.
被引量:12
9
彭国亮,罗庆明,冯代贵,黄富.
四川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与病害流行的关系[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8(6):561-564.
被引量:19
10
李维蛟,陈玲,殷富有,张敦宇,程在全.
云南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类Xa21基因的鉴定[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16(1):113-118.
被引量:2
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