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郭沫若的文化选择及其“生命底文学”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郭沫若在五四时期的文化选择呈现出不中不西的混合状态。他以动的文化精神为统摄 ,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大幅度的重组。郭沫若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塑与他通过吸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而形成的“生命底文学”的诗学观念有着内在联系 ,这种联系决定着《女神》的风采与格调。
作者
龙泉明
张克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2003年第1期61-65,共5页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五四时期
郭沫若
《女神》
文化选择
"生命底文学"
新诗
现代文学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56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1
俞平伯.《社会上对于新诗的各种心理观》[J].新潮,1919.
2
郭沫若.《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J].创造季刊,1922,(1).
3
郭沫若:《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10月版,第262页。
4
郭沫若.编辑余谈[J].创造季刊,1922,(2).
5
郭沫若.《论诗三札》[A]..《文艺论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15页.
6
郭沫若:《文艺之社会使命》,《民国日报·觉悟》,1925年5月18日。
7
王富仁,罗钢.
郭沫若早期的美学观和西方浪漫主义美学[J]
.中国社会科学,1984(3):169-187.
被引量:7
8
孙玉石.
郭沫若浪漫主义新诗本体观探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0(4):32-41.
被引量:2
9
郭沫若:《生命底文学》,上海《时事新报·学灯》,1920年2月23日。
10
郭沫若.《论节奏》[A]..《沫若文集》(10)[C].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6月北京第1版.第225页.
共引文献
56
1
李志孝.
成仿吾与创造社系列期刊[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28(4):89-92.
被引量:1
2
黄修己.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
.文学评论,2004(5):5-13.
被引量:20
3
谢冕.
论中国新诗[J]
.文学评论,2002(3):100-111.
被引量:16
4
龙泉明.
中国现代诗学历史发展论[J]
.文学评论,2002(1):51-61.
被引量:15
5
陈平原.
经典是怎样形成的——周氏兄弟等为胡适删诗考(一)[J]
.鲁迅研究月刊,2001(4):28-39.
被引量:20
6
王国绶.
对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哲学理解[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1):110-114.
7
彭金山,杨义.
感悟:呼唤垦殖的古老田园[J]
.中国文化研究,2005(1):46-49.
8
钟扬.
中国新诗格律化尝试——论赵朴初的“自度散曲”[J]
.江淮论坛,2005(5):128-133.
被引量:1
9
许霆.
中国新诗发生与现代媒体[J]
.江海学刊,2006(1):193-198.
10
陈红旗.
创造社前期的“文学梦”(下)[J]
.嘉应学院学报,2005,23(4):42-46.
同被引文献
3
1
阎嘉.
早期郭沫若与现代生命哲学[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60-65.
被引量:8
2
朱明忠.
泰戈尔的哲学思想[J]
.南亚研究,2001(2):47-54.
被引量:13
3
杨胜宽.
郭沫若与创造精神——郭沫若新中国思想反思之三[J]
.郭沫若学刊,2002(4):45-4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严方舟.
生死观中的创造性精神探究——浅析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J]
.长安学刊,2019,10(4):69-71.
1
马岩松:一个建筑师的乌托邦[J]
.中国企业家,2008,44(15):106-106.
2
魏宁.
《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7(10):94-96.
3
陈婉娴.
盛唐送别诗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J]
.广东社会科学,2012(4):192-196.
4
王玉林.
《白鹿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仁义”观——论《白鹿原》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一[J]
.渭南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4(3):23-27.
被引量:2
5
郭晶.
电视剧《唐山大地震》中的母亲形象及其文化意蕴[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3(8):56-57.
6
钱建伟.
游记《奇石》中的“飞散”探究[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24(2):124-128.
7
张笃元.
刘勰“风骨”说浅析[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93-194.
被引量:1
8
马容.
徐志摩诗歌中隐现的传统文化精神[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18(2):44-46.
被引量:2
9
张丛皞.
边缘的意义——论鲍尔吉·原野的草原书写[J]
.鸭绿江,2017,0(3):126-133.
10
朱正华.
金庸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儒、道、佛的参渗[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9):43-45.
被引量:2
贵州社会科学
200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