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命运的辩证法
被引量:1
Dialectics about the Destiny of Life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2003年第1期60-64,共5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7
-
1谢金林,王晓玲,李建华.公共理性:现代执政党伦理建设的理性基础[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5):545-551. 被引量:3
-
2刘宏明.权力失范与制度伦理[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26(1):26-29. 被引量:4
-
3何颖.制度伦理及其价值诉求[J].社会科学战线,2007(4):37-41. 被引量:23
-
4何颖.论制度伦理的功能与局限[J].中国行政管理,2007(8):66-70. 被引量:17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
6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
7黄成华,左伟.制度伦理及其限度[J].青海社会科学,2003(1):57-60. 被引量:6
-
1蔡晓牧.试论生产力标准中的主体性因素[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4):153-156.
-
2郑淑慧.论戴望舒抒情诗的建美模式与诗情的审美价值[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9(1):66-72.
-
3马兆掌.试论毛泽东在教育科学上的几个重大理论贡献[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36-45.
-
4马志政.“主体性原则”质疑[J].人文杂志,1992(6):30-32.
-
5李金红.论和谐社会的社区治理结构[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2):25-29. 被引量:5
-
6何祚麻.分歧在哪里?——就“认识的主体论”答文兴吾、古祖雪、柳树滋同志[J].中国社会科学,1991(2):57-72. 被引量:1
-
7嵇山.“反映”和形象创造的实际过程——兼与王若水先生商榷[J].社会科学,1989(1):67-71.
-
8王南湜.主体性问题的理论根由及一种可能的解决方式[J].天津社会科学,1993(3):22-25.
-
9蒋先福.实践形式辨正[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9(3):28-31.
-
10陆建民.上海妇女地位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上海市妇女学学会第五次年会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1992(1):63-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