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议网络时代下隐私权的保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隐私权是公民享有的一种人格权利。在当今网络时代,人们在迅速、快捷的获取信息的同时,如何加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也显得更加重要。本文由"艳照门事件"中公众表现的隐私权保护意识淡薄来简单探讨网络隐私权及其保护。
作者
王发艳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出处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8年第4期185-186,共2页
The South of China Today
关键词
网络隐私权
权利意识
法律
分类号
D92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童向骏.
网络隐私及其保护和立法探析[J]
.前沿,2007(12):188-191.
被引量:1
2
肖琳.
网络社会的隐私权探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6):57-59.
被引量:1
3
黄瑶,陈亮.
浅谈我国隐私权保护的不足与完善[J]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7(1):40-41.
被引量:4
4
菲利浦.格雷茨亚诺,石佳友.
欧洲对于私生活的法律保护:法国与德国的比较[J]
.法学家,2006(3):147-153.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60
1
赵华明.
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S1):165-171.
被引量:81
2
周佳念.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隐私权的保护[J]
.法商研究,2003,20(1):25-32.
被引量:59
3
彭礼堂,饶传平.
网络隐私权的属性:从传统人格权到资讯自决权[J]
.法学评论,2006,24(1):57-62.
被引量:61
4
郭卫华 等.网络中的法律问题及其对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63-64.
5
欧洲人权法院网页:http://www.echr.coe.int/fr/Press/2004/mai/Arr%C3%AAtdeChambrePloncFrance180504. htm.
6
人权法院网页:http://www.echr.coe.int/fr/press/2004/juin/Arr%C3%AAtdeChambrevonHannovercAllemagne240604.htm.
7
1992年12月16日案判决.
8
法国最高法院1992年12月11日全体审判庭联席会议决议,BAPn°13.
9
f.tERRE ET Y.Lequette,民法重要判例汇编,第十版,p.194,n°22—23.
10
最近的判例:巴黎上诉法院1994年6月14日判决,D.1994,IR 206.
共引文献
13
1
郝斌.
框架内外:物权的逻辑、目的与根基——重读《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7(1):45-49.
2
任伊珊,崔析宗.
网络隐私权立法保护探析[J]
.法学杂志,2007,28(4):155-157.
被引量:13
3
王小菁.
论档案利用中的公民隐私权保护[J]
.机电兵船档案,2008,24(5):28-30.
4
何易.
试论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概念与保护[J]
.新西部(理论版),2011(2):109-109.
被引量:4
5
程超.
论网络隐私叔的法律保护[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2(3):52-53.
6
张建江,张悦.
浅析突发事件中的信息自由与信息管制[J]
.行政法学研究,2012(2):96-102.
7
袁楚风.
私生活权利保护——基于国际人权法的分析[J]
.河北法学,2013,31(10):160-167.
被引量:3
8
唐芬.
阳光反腐视野下我国司法信息公开制度展望[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88-92.
被引量:1
9
黄利红,覃美洲.
住宅不受侵犯权的属性探讨——以世界各国宪法文本的比较分析为视角[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4(4):130-134.
被引量:1
10
胡一嫣.
网络时代下个人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
.法制博览,2019,0(30):103-104.
1
李寒冰,刘红.
论我国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从“艳照门”事件引发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2008(20).
2
黄洁.
从“艳照门”事件看我国的隐私权保护问题[J]
.法制与社会,2008(14):53-54.
3
景朝阳.
“艳照门”事件:网络媒体社会责任之思考[J]
.信息网络安全,2008(4):63-65.
被引量:3
4
张晔.
从“艳照门”事件看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问题[J]
.信息网络安全,2008(4):67-68.
5
邓建中.
“艳照门”事件的法哲学刍议[J]
.信息网络安全,2008(4):55-56.
6
陈龙业.
关于“艳照门”事件损害与赔偿的几个问题[J]
.信息网络安全,2008(4):65-66.
7
王竹.
“艳照门”事件对中国侵权责任法起草的“三个多样性”启示[J]
.信息网络安全,2008(4):60-62.
8
霍仕佳.
“艳照门”事件中的网络传播[J]
.科技信息,2008(10):181-182.
9
林建伟,郑云森.
当隐私遭遇网络——由“艳照门”事件法律缺位的展开[J]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0(2):30-34.
10
薛进展.
性、权力与犯罪[J]
.检察风云,2013(21):10-12.
被引量:1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