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思想”与“历史”——侯外庐与葛兆光平议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与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被视为思想史两种不同研究模式的成果。葛兆光将其概括为"思想"与"历史"的不同。本文认为,二者之间并未呈现出本质上的差异,葛兆光的工作仍然未能突破侯氏《通史》的研究模式。但葛兆光的追问仍然具有历史哲学层面的价值。
作者
崔罡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9年第2期194-196,共3页
The South of China Today
关键词
侯氏《通史》
葛氏《思想史》
研究模式
分类号
D09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葛兆光.
什么可以成为思想史的资料?[J]
.开放时代,2003(4):60-69.
被引量:21
2
蒋广学.
“中国思想史”研究对象讨论之评议[J]
.江海学刊,2003(2):141-147.
被引量:10
3
葛兆光.
思想的另一种形式的历史[J]
.读书,1992(9):36-43.
被引量:5
4
张岂之.
试论思想史与哲学史的相互关系[J]
.哲学研究,1983(10):63-67.
被引量:21
5
林川.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写法漫议[J]
.浙江学刊,2002(2):178-189.
被引量:5
6
蒋广学.
论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象[J]
.江苏社会科学,2000(3):14-20.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葛兆光.
思想史:既做加法也做减法[J]
.读书,2003(1):3-10.
被引量:43
2
黄凤春.
湖北蕲春出土一件明代朱书文字上衣[J]
.文物,1999(8):84-87.
被引量:1
3
李锦全.
试论思想史与哲学史的联系和区别[J]
.哲学研究,1984(4):58-63.
被引量:6
4
葛兆光.
思想史视野中的考古与文物[J]
.文物,2000(1):74-82.
被引量:18
5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创刊[J]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17(4):194-194.
被引量:1
6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第一版.第604页-605页.
7
金岳霖.《审查报告二》[A].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附录[C].中华书局,1961年新1版.第6页.
8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1卷[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85页.
9
.《读书》[M].,..
10
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周锡山编校.《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7年4月初版,108页.
共引文献
52
1
杨清琦.
《庄子·内篇》哲学的解释学研究——读周海春的《道之通见:〈庄子·内篇〉哲学注》[J]
.昭通学院学报,2024,46(2):106-112.
2
付腾月.
视角独特,新见迭出——《老子与老学思想研究》评介[J]
.老子学刊,2023(2):244-250.
3
杨华.
“后学”留痕:后现代史学在国内的传播、实践及影响[J]
.东岳论丛,2021(1):65-74.
被引量:2
4
崔罡.
试论“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象”问题[J]
.传承,2009(6):82-83.
被引量:1
5
吴莉苇.
比较研究中的陷阱——评劳拉·霍斯泰特勒《清朝殖民地事业》[J]
.史学月刊,2005(6):83-92.
被引量:7
6
孟志国.
中国哲学还是中国思想?[J]
.学海,2005(4):158-167.
被引量:2
7
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J]
.中国农村教育,2005(7):26-26.
8
李维武.
哲学史与思想史关系的重构以及思想史空间的拓展——李锦全先生的有关思考及其启示[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1):27-33.
9
岳宗伟.
思想史视野中的档案文献[J]
.山西档案,2006(1):16-21.
10
圣凯.
佛教思想史与佛教“人学”——读《中外佛教人物论》[J]
.世界宗教研究,2006(2):149-152.
同被引文献
3
1
蒋广学.
论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象[J]
.江苏社会科学,2000(3):14-20.
被引量:4
2
蒋广学.
“中国思想史”研究对象讨论之评议[J]
.江海学刊,2003(2):141-147.
被引量:10
3
葛兆光.
什么可以成为思想史的资料?[J]
.开放时代,2003(4):60-69.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1
1
崔罡.
还原与重构——试论重写儒学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J]
.当代儒学,2015(2):59-72.
1
马燕萍.
“三个代表”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J]
.晋阳学刊,2002(5):15-16.
2
杨胜群.
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与历史转折[J]
.新湘评论,1998(7):8-11.
3
李文艺.
“三个代表”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J]
.理论视野,2001(6):12-13.
4
朱学文(口述),牟坚(整理).
侯外庐先生的晚年思绪[J]
.新华月报,2014(2):90-93.
5
李本亮,胡峰.
“三个代表”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J]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1,22(6):1-2.
6
余伟祥,吕品.
任弼时军队政治工作主要思想与历史贡献[J]
.政工学刊,2004(4):12-13.
7
华林.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理论研讨会综述[J]
.内部文稿,2001(21):30-31.
8
葛荃.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源流与规训[J]
.天津社会科学,2015(2):141-144.
被引量:1
9
阎愈新.
侯外庐出长西北大学[J]
.百年潮,2004(2):35-38.
被引量:2
10
从周边看到一个更复杂的中国——专访葛兆光[J]
.新华月报,2010(15):78-79.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