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6-257,共2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参考文献4
-
1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上册[M].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33-34页.
-
2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28页.
-
3汤因比..《历史研究》上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4页,第44页,第306页..
-
4汤因比.《历史研究》下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63页.
同被引文献8
-
1何新.文化学的概念与理论[J].人文杂志,1987(1):14-19. 被引量:5
-
2韩丹.论我国古代滑冰的巅峰——清代冰嬉活动盛衰考述[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7,15(1):5-11. 被引量:27
-
3韩丹.乾隆《冰嬉赋》及其它冰诗解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9,17(4):9-18. 被引量:8
-
4韩丹.冰上运动文化史述略——人在冰面上争得自由活动权史述[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6,14(1):1-4. 被引量:9
-
5谭长青,周宁,杜成革,孙科.论体育形态的演化:动作·活动·游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35-39. 被引量:9
-
6韩丹.乾隆《冰嬉赋》及其它冰诗解读(续)[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18(3):10-15. 被引量:6
-
7孙科,周宁,杜成革.试论体育形态的演化:象征·意义·生成[J].体育科学,2012,32(5):79-86. 被引量:7
-
8杨杨,赵歌.中国传统身体观与身体践行的文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10):140-145.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5
-
1赵玥,徐旭,杨慧馨.“文化结构三层次说”视角下清代冰嬉的盛衰演变[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19):55-57.
-
2段晓雯,李思菲,贾凯,李建喜.创新扩散理论视阈下冰雪运动的特性及陕西高校冰雪运动推广策略[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18):33-34. 被引量:7
-
3刘为坤,缪佳.体育形态视角下欧洲竞技体育世界性的动因阐释[J].体育学刊,2019,26(6):28-34. 被引量:3
-
4桂元保,杨光兰,龙小松,杨坤.认知与反思:劳育背景下“体育”文化的使命与价值探析[J].体育师友,2021,44(3):73-75.
-
5林琳,李玉宪,封玥光.辽宁省满族民俗冰雪运动装备产业供应链的研究[J].冰雪运动,2021,43(2):88-92. 被引量:2
-
1李庆霞,姜华.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学及其启示[J].理论探讨,2003(2):41-42. 被引量:1
-
2傅永新.文化形态学的近代史——读《通往立宪之路》[J].中国图书评论,2011,34(9):33-39.
-
3张天曦.简论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学艺术观[J].晋阳学刊,1999(6):58-64.
-
4孙芳.斯宾格勒与他的俄国先驱[J].国外理论动态,2010(2):70-74. 被引量:2
-
5霍桂桓.中西文化比较、文化形态学及其预设前提和方法论视角[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1):29-32.
-
6孙翀,何继承.解析斯宾格勒的诗性智慧[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4):84-85.
-
7邵建伟.常州传统祭祀概说[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6):5-11.
-
8林玮生.“格义”传译的发生机制:一种“文化形态学”视角[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3(6):90-95. 被引量:3
-
9黄文辉,龙佩林.西部民族传统体育形态多样性及其文化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4(3):48-49. 被引量:8
-
10辛秉文.刍议羌姆文化形态[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24(1):70-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