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建设教育》
2006年第11期23-28,共6页
China Construction Education
二级参考文献3
-
1郑杭生,郭星华.当代中国价值评判体系的转型[J].社会学研究,1995(5):10-17. 被引量:28
-
2李振纲.现代中国人面临的道德困境及其补救[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01).
-
3施修华,罗国振.道德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共引文献48
-
1陶冬冰,孟宪军,张佰清,张琦.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S01):223-225. 被引量:11
-
2高秀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图书馆教育功能的发挥[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S1):11-14. 被引量:5
-
3杨国祥.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体系创新[J].高校教育管理,2003(4):33-36. 被引量:23
-
4李伟.论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之工程文化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10):138-140. 被引量:2
-
5熊小奇.我国高校经济学教学体系的改革方向[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3,20(4):58-61. 被引量:4
-
6朱利 ,俞守义 ,陈清 .以提高素质为基础 挖掘自身创新潜能[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1):50-51. 被引量:3
-
7黄河浪 ,孔江联 ,吴磊 ,胡祥炬 .论当代理科大学生的人文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5):474-476. 被引量:8
-
8辛涛,李雪燕.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6):38-43. 被引量:79
-
9孙诚.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学教学体系改革[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6(4):6-8.
-
10王锋.构建本科教学评估网络信息平台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8):103-104.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147
-
1韩建华.论我国高校考试制度改革[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5):132-135. 被引量:26
-
2陈廷柱.办学自主权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8(1):24-25. 被引量:4
-
3郑德梅.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探析[J].电影评介,2007(5). 被引量:5
-
4兰继斌,莫降涛,胡峰.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S2):273-274. 被引量:3
-
5张岂之.试论思想史与哲学史的相互关系[J].哲学研究,1983(10):63-67. 被引量:21
-
6任继愈.朱熹与宗教[J].中国社会科学,1982(5):49-61. 被引量:13
-
7张岂之.论蕺山学派思想的若干问题[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0(4):15-21. 被引量:4
-
8叶朗.儒家美学对当代的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2(1):50-56. 被引量:28
-
9张岂之.大学生文化素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J].中国大学教学,1996(2):6-9. 被引量:34
-
10周远清.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1996(1):4-7. 被引量:79
引证文献27
-
1葛仁东,刘满.关于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浅见[J].电大理工,2009(1):68-71. 被引量:1
-
2李芳.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襄樊学院学报,2007,28(7):67-70. 被引量:8
-
3田巨为.浅析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与创新途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6):3-5.
-
4肖纯凌.深化教学改革 克服“五重五轻”[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35-36. 被引量:12
-
5李金奇,周宏弟,侯贵宝.地方师院人才培养:五位一体,无缝对接[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54-56.
-
6黄爱华.国内外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取向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6):134-135. 被引量:11
-
7梁小红,王晓波,王林静,王智美,刘冬英.在教学中贯穿创新思维的实践[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5):95-98. 被引量:7
-
8万鑫.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0(11):185-185. 被引量:1
-
9白冰,符惠明.创新创业人才“三区”联动培养体系探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1):34-36. 被引量:1
-
10张乃侠.从中美高校本科课程设置的差异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改革[J].教育探索,2011(4):158-159.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85
-
1亚力昆江·吐尔逊,买尔哈巴·阿不都热合慢,黄河.VR技术在化工专业“认识实习”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4(1):162-164.
-
2郑荣茂.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4):29-32. 被引量:2
-
3陈菲.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三阶”课程体系的构建[J].重庆医学,2009,38(14):1829-1831. 被引量:10
-
4雷国铨,王海林,陈潜,梁正,曹滨斌,谢芬,童玲.试论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及路径选择[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4):578-582. 被引量:12
-
5王晓玲.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广东科技,2010,19(11):22-24.
-
6万鑫.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0(11):185-185. 被引量:1
-
7王俊明,史宝林,徐峥嵘,武艳华,栗晓芳.医学统计学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8(1):96-98. 被引量:1
-
8刘泽奖,田智律,鲁霞.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1(6):38-40. 被引量:3
-
9潘立春.从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的学习表现看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3):166-168. 被引量:2
-
10何星颖,石学银,袁红斌,徐海涛,邹最.实验动物外科教学中动物传染病的防控及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2):129-130.
-
1林纯洁.民族精神与大学传统[J].学习月刊,2005(6):18-19. 被引量:1
-
2石永霞,满红.浅谈大学人才培养中的德育工作[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4(1):36-36.
-
3陈永.高考改革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要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5,0(8):80-81. 被引量:1
-
4孙莱祥.21世纪大学人才培养和大学课程[J].复旦教育,2000(3):2-5.
-
5倪丽娟,陈辉.制约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9):40-41. 被引量:10
-
6马廷奇,史加翠.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成才之路,2013(21):3-4. 被引量:1
-
7刘倩.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探析[J].青年与社会,2013(8):42-42.
-
8饶武元,胡罗斌.论大学精神与大学发展[J].教育学术月刊,2010(1):43-46. 被引量:17
-
9何佳赢,卿涛.以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2(23):63-64. 被引量:1
-
10廖俊.论大学人才培养中的以人为本[J].法制与社会,2007(8):652-6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