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拈连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什么是拈连呢?拈连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移用或者仿造词语的一种修辞方式。无论“移用”,或者“仿造”,都是凭借上文中已经出现了的现成词语而信手拈来并连及他物以说明一定的道理的表述形式。例如:
作者
吴鼎
出处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1982年第2期89-94,共6页
Journal of Nanchang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拈连
谐音双关
修辞方式
简洁明快
后项
反义词
流官
语言环境
言语环境
前项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12
1
薛玲.
仿词的构成及其对原词的影响[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2):68-70.
被引量:5
2
曾毅平.
语体仿拟[J]
.当代修辞学,1999(6):13-15.
被引量:9
3
陶东风.
旷野上的碎片:关于知识分子的报告——读徐坤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J]
.当代作家评论,1996(4):39-46.
被引量:11
4
曹石珠.
仿句的特点与功能[J]
.殷都学刊,1991,12(3):106-107.
被引量:1
5
陈孝英.
浅谈成语活用[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11(1):90-96.
被引量:1
6
庞蔚群.
谈特殊性仿词[J]
.当代修辞学,1982(2):22-22.
被引量:1
7
叶景烈.
广告语体中的仿拟格[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4(2):150-154.
被引量:2
8
吴宗渊.
关于古典诗歌的仿用[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1991,22(3):17-20.
被引量:1
9
徐国珍.辞格特点·运用策略·得体性——从仿拟辞格谈起[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05).
10
林兴仁.妙极之文 巧极之法——谈《红楼梦》的仿词艺术[J]名作欣赏,1982(04).
引证文献
2
1
徐国珍.
二十世纪仿拟辞格研究综述(上)[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0(4):28-34.
被引量:25
2
蒋大山.
转喻视角下汉语间接仿词的认知机制研究[J]
.现代语文,2022(8):50-57.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王臻.
先例现象与仿拟之别[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6):36-40.
被引量:5
2
尚春光,汤红莲.
仿词造词研究[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309-311.
被引量:6
3
刘颖.
互文性理论关照下的英语仿拟辞格[J]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4):85-89.
被引量:3
4
靳琰,王小龙.
英汉仿拟的心理空间理论阐释[J]
.外语教学,2006,27(4):15-18.
被引量:20
5
许安保.
仿拟在汉语新词语造词中的运用[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4):73-74.
被引量:2
6
王玉哲.
横组合与纵聚合关系理论对仿拟的解释[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1):137-139.
7
张君玲.
仿拟流行现象探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3):56-58.
被引量:2
8
包海霞.
仿拟辞格流行现象探析[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92-94.
被引量:4
9
王建平.
强势广告语言模因构建的概念整合阐释[J]
.考试周刊,2009(16):38-39.
10
罗胜杰.
仿拟在英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1):87-91.
被引量:1
1
叶悠嘉.
是“移用”,还是“拈连”——兼与王丰、陈广萍两师商榷[J]
.课外语文(下),2016,0(8):159-159.
2
刘明华.
语文教学中的“拈连”刍议[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2(8):36-36.
3
蔡兆霞.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浅谈《荷塘月色》中拈连修辞的运用[J]
.课外阅读(中),2010(12):195-195.
4
张月东.
“仿拟”“拈连”“移就”辨略[J]
.语文知识,2002(3):33-34.
5
景祎炜.
辨析几种类似的修辞[J]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2007(4):40-41.
6
黄明祥.
顶真·D环·拈连[J]
.语文天地,2004(1):22-23.
7
栾雪梅,杨红.
新闻标题中的拈连格及其修辞特色[J]
.学语文,2001(6):44-44.
8
耿世诚.
娴用写作艺术 礼赞执著人生——散文诗《背纤者》赏析[J]
.阅读与鉴赏(上旬),2004,0(10):21-22.
9
林仕谋.
教材中的“拈连”举隅[J]
.小学语文教学,2008(5):77-78.
10
吴锐荣.
说“拈连”[J]
.语文月刊,1998,0(4):21-21.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198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