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多重语境下网络热词的意义生成与衍化探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网络热词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使用过程中,其意义得以扩展和丰富,呈现出不断衍化和发展的特点。在多重语境下,网民参与网络热词的生产与再生产,使得网络热词意义的生成与衍化呈现出动态性和复杂性特点,反映了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动态,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对当前社会的判断和认知。
作者
张文婷
赵丽芳
机构地区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教育传媒研究》
2016年第4期31-34,共4页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Media Studies
关键词
网络热词
意义生成
衍化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28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丁尔苏.
论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J]
.外国语文,1994,19(3):10-14.
被引量:51
2
郭于华.
“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研究农民反抗的底层视角[J]
.读书,2002(7):11-18.
被引量:155
3
邹军.
从网络象征符到社会象征系统——解析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9):63-65.
被引量:16
4
王微萍.
从皮尔士的符号学看符号的意义[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11-13.
被引量:8
5
李飞龙.
汉语热词的集体记忆与社会认同——“给力”等词流行的社会学解读[J]
.甘肃理论学刊,2011(4):96-99.
被引量:2
6
苏晓军.
皮尔士符号学与认知语言学的相容性[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3):134-137.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丁尔苏.
论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J]
.外国语文,1994,19(3):10-14.
被引量:51
2
郭于华.
“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研究农民反抗的底层视角[J]
.读书,2002(7):11-18.
被引量:155
3
汪行福.
从“再分配政治”到“承认政治”?——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之争[J]
.天津社会科学,2006(6):11-15.
被引量:17
4
苏晓军.
《复活节翅膀》的认知符号学分析[J]
.外语学刊,2007(1):121-124.
被引量:24
5
李友梅.
重塑转型期的社会认同[J]
.社会学研究,2007(2):183-186.
被引量:100
6
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70.
7
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9-23.
8
谢岳.抗议政治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29.
9
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韩震,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10
给力登上党报头条:传统媒体释放开明包容信号[Z].凤凰网. http..//news, ifeng, corn/mainland/special /2010fazhilanpishu /content--2 /detail2010_12/27/ 3712552_0. shtml.
共引文献
228
1
沙垚,李倩楠.
重建在地团结——基于中部某贫困村乡村直播的田野调查[J]
.新闻大学,2022(2):84-96.
被引量:16
2
沈天健.
“发疯文学”的文化批判[J]
.新媒体研究,2023,9(3):107-111.
被引量:5
3
沙垚.
社会主义与乡村:重构中国新闻传播学的起点[J]
.全球传媒学刊,2020(3):62-72.
被引量:6
4
吴晓凯.
两种抗争史的“政治性”考评——基于斯科特和印度底层学派的比较研究[J]
.理论月刊,2020,0(1):59-67.
5
宋晶晶.
小城市社区市场中收费人与摊主的权力关系研究——以栖霞市X市场为例[J]
.黑龙江史志,2010(1):182-183.
6
张良林.
索绪尔与皮尔士符号学观差异分析[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4):115-118.
被引量:13
7
张良林.
论皮尔士与索绪尔符号学观中的相通之处[J]
.邢台学院学报,2004,19(4):27-30.
8
张良林.
评欧美现代符号学源头中的相似之处[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6):46-49.
被引量:1
9
张卫江.
符号学的研究及作用[J]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0(3):62-64.
被引量:1
10
王树槐.
陈西滢“三似说”的符号学意义[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3(1):37-3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
1
李铁锤.
网络热词:一种亚文化传播的民意表达[J]
.当代传播,2015(3):85-87.
被引量:28
2
任晓娟.
网络热词汉译英研究[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15(2):127-12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易思家,王营营,何萍妹,梁程,胡千倩,谭晴文.
浅谈网络热词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以长沙医学院为个案分析[J]
.教育界(教师培训),2018,0(3):34-35.
1
张莹.
多重语境下的批评混淆[J]
.北方文学(下),2015,0(7):94-94.
2
赵春雨.
认知语境对双关及其认知模式的解释力[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28(5):108-110.
3
魏纪东.
对几种特殊语境中语域特性的探讨[J]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6-9.
被引量:3
4
柴秀娟.
平行语篇分析与“语境定位”研究[J]
.外语与翻译,2005,12(2):36-42.
5
莫合德尔.亚森.
多重语境中新疆美术形态当代阐释模式重构[J]
.美术研究,2008(3):108-109.
被引量:3
6
原雪,陈天祥.
互文性视角下英语语篇解读的对话本质[J]
.德州学院学报,2014,30(3):9-13.
被引量:1
7
柏涛.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认知理论[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1):57-58.
被引量:1
8
佟兆俊.
谈话语中意识形态对及物性系统使用的影响[J]
.世纪桥,2012(21):76-78.
被引量:1
9
高玉华.
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探析新闻英语标题的互文性[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76-177.
被引量:1
10
甘莅豪.
去中心化:后现代性与媒介革新下的流行语[J]
.国际新闻界,2013,35(7):26-36.
被引量:10
教育传媒研究
201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