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5
Reasons of Being Destroyed of Biodiversity in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
出处
《东南亚》
2002年第3期1-8,共8页
Southeast Asia
共引文献7
-
1周琼.环境史视野下中国西南大旱成因刍论——基于云南本土研究者视角的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7(5):132-141. 被引量:6
-
2姜蝶,刘福江,殷永辉,张萍.缅甸森林保护区生态功能评估初探[J].福建林业科技,2015,42(3):94-97.
-
3李雯.苏哈托时期印度尼西亚的林业政策[J].东南亚研究,2015(5):4-9. 被引量:1
-
4康敏.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婆罗洲研究[J].八桂侨刊,2018(1):80-88.
-
5陈文.东南亚农业发展与环境问题[J].东南亚纵横,2002(6):1-9.
-
6王小民.东南亚热带雨林迅速减少的原因及其后果[J].东南亚,2001(4):16-20. 被引量:2
-
7王林亚.“债务换取自然”与塑造绿色话语霸权:美国对热带森林的保护政策及评析[J].历史教学(下半月),2021(7):13-2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54
-
1赵晨.东盟的新安全观[J].国际问题研究,1998(3):21-24. 被引量:7
-
2赵自勇.资本主义与现代世界——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透视[J].史学理论研究,1996(4):72-81. 被引量:15
-
3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38-544. 被引量:829
-
4刘祖昕,赵跃龙,石彦琴,李树君,高云.缅甸农业发展现状与中缅农业合作探析[J].世界农业,2015(9):196-201. 被引量:5
-
5李计成.中国与东盟能源合作的现状与前景[J].东南亚纵横,2004(9):35-37. 被引量:5
-
6王德华.日显重要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兼论中印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3(6):19-23. 被引量:5
-
7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J].史学月刊,2006(10):50-56. 被引量:22
-
8何华峰.印尼纪行之三:失落的天堂雨林[EB/OL].财经网,2008-11-11.
-
9董力.都是烧荒惹的祸[N].人民日报,2006-10-16.
-
10环保组织.再建大坝会破坏环境[N].新加坡联合旱报,2008-6-30.
引证文献5
-
1陈文.越南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与启示[J].东南亚研究,2008(5):39-45. 被引量:3
-
2齐虹丽,李媛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问题探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12-18. 被引量:2
-
3周利娟,黄继光,徐汉虹.“一带一路”对我国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的影响及相应植保人才培养改革与探索[J].环境昆虫学报,2020,42(3):780-788. 被引量:3
-
4张婉洁,吴建辉,潘瑶,王俊,沈立新.老挝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探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2,6(3):42-46. 被引量:1
-
5吴俊强,陈长瑶,骆华松,胡志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能源安全问题及对策[J].世界地理研究,2014,23(2):43-50.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4
-
1秦艳.中国—东盟矿产资源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生态经济,2013,29(12):32-35. 被引量:1
-
2张林,葛雷.异质性视角下泛北部湾经济区能源合作战略[J].热带地理,2015,35(5):671-679. 被引量:1
-
3李红,韦永贵,徐全龙.基于中国视角的地缘经济合作研究进展——以中国―东盟合作研究为例[J].热带地理,2015,35(5):719-729. 被引量:15
-
4廖谌婳,封志明,李鹏,张景华.中南半岛森林覆被变化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6):853-864. 被引量:3
-
5张婉洁,潘瑶,王俊,沈立新.越南的森林资源及其管理[J].西部林业科学,2019,48(1):146-152. 被引量:10
-
6邓颖颖,邓云成.越南海洋保护区法律政策探析[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5):58-66. 被引量:1
-
7刘志雄,陈红惠.中国与东盟能源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9,39(9):56-62. 被引量:1
-
8章露.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J].动漫先锋,2020(8):44-44.
-
9花瑞祥,蓝艳.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环境效应及其关键社会经济因子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20,33(9):2210-2218. 被引量:8
-
10龚锡康.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措施及运用实践探析[J].农家科技(理论版),2021(2):144-144.
-
1李树国.物种灭绝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J].未来与发展,1996,17(5):53-55. 被引量:2
-
2陈银坚.物种灭绝及物种多样性保护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8):70-73. 被引量:2
-
3宋聃.雾霾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17):126-126. 被引量:3
-
4田波.保护生物多样性 促进粮食安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25(2):18-21. 被引量:2
-
5陈凌.人工湿地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1):397-400. 被引量:2
-
6黄文,黄杰,魏露,杨赞,陈端吕.洞庭湖湿地系统评价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6):60-63. 被引量:2
-
7张晗,刘涛.人工湿地生态建设技术[J].绿色科技,2014,16(9):17-18.
-
8吕晓玲.保护生物的多样性[J].绿色视野,2006,0(6):21-22.
-
9章雯.普利司通携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启动“年保玉则生态保护项目”[J].商用汽车,2011(15):2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