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整体发展——中国教育发展创新的重要依据和途径
-
1罗扬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情感的认识与实践[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7(4):68-69. 被引量:1
-
2陈远刚.浅谈“暗示效应”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效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7,0(2):77-78. 被引量:1
-
3冉晓莉.基于教育生态学原理的高职英语教学思考[J].镇江高专学报,2009,22(4):74-76.
-
4方学法,李承慧.课堂学习评价:宗旨与策略[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0(7):4-7. 被引量:2
-
5杜剑锋.法律视角下的高校宿舍管理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3(24):68-68.
-
6陈余丹.于漪和苏静课堂语言风格之比较[J].学园,2013(2):64-65.
-
7高佳琦.浅谈新闻学规范的依据和途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1):122-122.
-
8孙永秋,宁海林.论倒锥教育效益模型[J].广西教育,2014,0(27):91-92.
-
9谢财良,龚声武.基于高职顶岗实习的学生权益保障探析[J].科教导刊,2013(18):174-175.
-
10付文治.中学历史课堂想象力的实践与方法构建——以《德国的统一与崛起》一课为例[J].教育参考,2016(5):86-91.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