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语义分析
被引量:
31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Mental Verbs in Modern Chine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心理动词内部进行分类,并提出心理动词鉴别式;在语义范畴内,对各类心理动词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人类认知的过程表现为心理活动的连续统的观点;运用“原型”理论,对心理动词与非心理动词,心理动词中典型成员与非典型成员进行区分。
作者
丰竞
机构地区
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
出处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关键词
心理动词
语义分析
语法功能
原型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7
同被引文献
157
引证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58
参考文献
3
1
[6]张志公.现代汉语[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2
杨华.
试论心理状态动词及其宾语的类型[J]
.汉语学习,1994(3):33-36.
被引量:18
3
周有斌,邵敬敏.
汉语心理动词及其句型[J]
.语文研究,1993(3):32-36.
被引量:60
共引文献
67
1
张建,谢晓明.
近二十年现代汉语动宾问题研究述评[J]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171-175.
被引量:1
2
岳岩.
“S+W+死+O”句式使动与自动语义探源[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4(S2):134-142.
被引量:5
3
王金鑫.
动词时间分类系统补议[J]
.汉语学习,1998(5):48-54.
4
王红厂.
近十年心理动词研究综述[J]
.青海师专学报,2004,24(3):98-102.
被引量:7
5
胡云晚.
程度副词“非常”的有关偏误分析[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2):78-82.
被引量:19
6
张积家,陆爱桃.
汉语心理动词的组织和分类研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17-123.
被引量:22
7
张家合.
试论古汉语心理动词研究[J]
.学术论坛,2007,30(6):183-185.
被引量:2
8
范利,梅晶.
汉语心理动词研究综述[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5):110-112.
被引量:4
9
缪俊.
心理态度形容词[J]
.中文自学指导,2007(5):32-37.
被引量:2
10
姚海云.
也谈“心理动词”的界定[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2):54-57.
同被引文献
157
1
江胜利.
心理动词的研究[J]
.黄山学院学报,2004,6(5):87-88.
被引量:3
2
王彦杰.
“把……给V”句式中助词“给”的使用条件和表达功能[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2):64-70.
被引量:27
3
张家骅.
俄汉动词语义类别对比述要[J]
.外语学刊,2000(2):46-56.
被引量:6
4
杨云.
不受程度副词“很”修饰的心理动词[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9(1):71-74.
被引量:16
5
沈家煊,王冬梅.
“N的V”和“参照体—目标”构式[J]
.世界汉语教学,2000,14(4):25-32.
被引量:95
6
郝琳.
动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认知解释[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17(5):40-42.
被引量:31
7
张幼军.
反向心理动词初探[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27(6):124-127.
被引量:5
8
张伯江.
认识观的语法表现[J]
.当代语言学,1997(2):15-19.
被引量:136
9
彭玉海.
俄语感情动词的语义次范畴及其鉴定标准[J]
.外语学刊,1998(4):36-43.
被引量:7
10
彭玉海.
对俄语感情动词句法分布性能的思考[J]
.外国语文,1998,23(2):48-5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1
1
刘晨婷,张濛涵,杨森媛,张珍妮,余光武,沈兆勇.
3-6岁汉语儿童的心理动词习得研究[J]
.汉字文化,2024(13):184-188.
2
王红厂.
近十年心理动词研究综述[J]
.青海师专学报,2004,24(3):98-102.
被引量:7
3
张积家,陆爱桃.
汉语心理动词的组织和分类研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17-123.
被引量:22
4
伊藤大辅.
叙实谓词“高兴”及其虚化[J]
.世界汉语教学,2007,21(3):86-93.
被引量:13
5
范利,梅晶.
汉语心理动词研究综述[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5):110-112.
被引量:4
6
缪俊.
心理态度形容词[J]
.中文自学指导,2007(5):32-37.
被引量:2
7
张学会.
浅析动词作宾语的谓宾动词[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8(1):99-101.
被引量:1
8
姚海云.
也谈“心理动词”的界定[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2):54-57.
9
陈佳宜.
汉语心理动词研究概观[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9(4):11-12.
10
陆爱桃,张积家,吴悦.
小学生汉语心理动词组织发展的研究[J]
.心理研究,2011,4(3):34-4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8
1
阿依古再丽·图尔贡.
论现代维吾尔动词语义分析构建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20,0(1):163-163.
被引量:1
2
陶强强,张蒙蒙,田晨旭.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语单动作体动词与语法体的互动关系研究[J]
.大连大学学报,2023,44(3):34-41.
3
张积家,陆爱桃.
汉语心理动词的组织和分类研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17-123.
被引量:22
4
汪立荣.
情感述语结构的英汉对比[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86-91.
被引量:1
5
姚海云.
也谈“心理动词”的界定[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2):54-57.
6
张晓玲.
《醒世姻缘传》单音节心理动词用法初探[J]
.山东电大学报,2008(3):35-36.
被引量:1
7
谢晶.
“汉语语法化”机制综观[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5):163-164.
8
陈佳宜.
汉语心理动词研究概观[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9(4):11-12.
9
揭水平.
多维标度分析及其在探索心理素质结构中的应用[J]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6):4-7.
被引量:1
10
牛然明,高德文.
汉语“NP的VP”构式的构式语法新探[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5):10-14.
被引量:8
1
柴淼.
对近代汉语行为动词双音节化特点的分析——以《祖堂集》中的“償”、“犯”为例[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18-120.
2
郭伏良,李开明.
汉语——修纳语动词对比研究[J]
.国际汉语学报,2015,6(2):83-89.
3
顾楠.
基于语料库的“两会”记者招待会口译中范化现象研究[J]
.语文学刊,2016,36(6):27-28.
被引量:2
4
刘红梅.
形宾的表述功能及动词特点[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0-42.
5
华滢.
存现句语义对谓语动词的制约[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1):70-72.
被引量:6
6
石定栩.
“被”字句的归属[J]
.汉语学报,2005(1):38-48.
被引量:27
7
金鹏.
论藏语拉萨口语动词的特点与语法结构的关系[J]
.民族语文,1979(3):173-181.
被引量:10
8
李瑛.
施事宾语句的结构类型及动词特点[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5(1):26-28.
被引量:1
9
李常玉,王成霞.
英汉翻译中的语际交换[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7):108-112.
10
张建平.
时间状语与时间补语的关系[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0(4):19-21.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