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的两难困境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4
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0-52,共3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40
-
1傅淑琼.美国高校学生资助业[J].比较教育研究,2005,26(2):50-54. 被引量:7
-
2谢小刚,陈军.高校收费不应成为高收费[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5,15(1):18-20. 被引量:4
-
3阙海宝,李曦,顾美玲.教育券:高等教育拨款机制的创新[J].比较教育研究,2005,26(5):80-83. 被引量:14
-
4张旺.慈善捐赠与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5,26(5):84-88. 被引量:15
-
5何文标,邹志波,柏胜.助学贷款市场化改革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25(7):38-40. 被引量:13
-
6张琦,孟繁华.中美高等教育学费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5,26(9):36-40. 被引量:26
-
7胡茂波,沈红.新的助学贷款政策目标解读[J].煤炭高等教育,2005,23(5):25-27. 被引量:3
-
8颜晓涛.长兴教育券问世记[J].教育(综合视线)(上旬),2006(2):16-19. 被引量:1
-
9张立英.高等教育助学贷款诚信建设的思考[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4):101-103. 被引量:3
-
10王璐,孙明.英国大学生学费与资助政策改革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27(7):52-57.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14
-
1徐萌萌,杨友国.中日贷学金资助政策比较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7(12):88-90. 被引量:1
-
2周巧红.析我国高等教育收入分配机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3,5(2):3-7.
-
3傅淑琼.美国高校学生资助业[J].比较教育研究,2005,26(2):50-54. 被引量:7
-
4刘东,陆秋平,梁勇.国家助学贷款新旧政策之比较及其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4):167-170. 被引量:11
-
5董友洁.高校助学贷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7(18):12-12. 被引量:1
-
6黄建美.中美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比较与创新[J].求索,2008(6):162-163. 被引量:2
-
7韩卿元,乔剑,马小惠.探讨高校贫困生帮困救助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15):39-40. 被引量:5
-
8陈磊.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中贫困生诚信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7(4):50-52. 被引量:1
-
9罗刚,杨季春,原小平.完善我国助学贷款的几点建议[J].机械管理开发,2010,25(2):167-168. 被引量:2
-
10邹树梁,黄建美.中英大学生资助体系比较与借鉴[J].湖南社会科学,2010(1):164-166.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49
-
1李丽.商业银行经营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分析与对策探析[J].甘肃金融,2006(8):52-54.
-
2陈辉,崔强.中国移动本地传输网建设方案初探[J].通信世界,2005(2):36-37. 被引量:3
-
3小海.4000元级别品牌PC大搜罗[J].网络与信息,2005,19(8):16-17.
-
4魏琪.银行与学生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博弈分析[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1):58-60. 被引量:3
-
5张立英.高等教育助学贷款诚信建设的思考[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4):101-103. 被引量:3
-
6刘建民,江子福.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6,17(4):27-30. 被引量:12
-
7陈灿平.学生贷款制度的动态博弈分析[J].消费经济,2006,22(6):51-54. 被引量:4
-
8陈灿平.金融生态视角下的国家助学贷款困境解析[J].生态经济,2006,22(12):73-77. 被引量:1
-
9梁爱华.我国商业银行学生贷款中的“惜贷”问题探讨——以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为参照[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2):50-54. 被引量:10
-
10龙云飞.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24(2):28-3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