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现代知识性质的解构与后现代课程知识的抉择
被引量:
15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Knowledge Nature and the Choices of Postmodern Course Knowledg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基于对现代知识性质的诠释 ,分析了后现代思想家对现代知识性质的解构过程 ,阐发了后现代知识的性质 ,探讨了后现代教育对课程知识的抉择。知识的性质是一定时代知识观的映照 ,是各种不同的知识共同遵守的规则。
作者
谢登斌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课程与教学系
出处
《学术论坛》
2003年第2期148-152,共5页
Academic Forum
关键词
知识性质
解构
后现代
缄默知识
分类号
G423.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189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65
参考文献
5
1
[2]Popper, K. R.. 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M]. London & Henley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63.53、30.
2
Feyerabend, P. K.. Against Method: Outline of an Anarchistic Theory of Knowledge[M]. Redwood Bum, 1975. 299.
3
Lyotard, J. F.. The post - modem condition: a Report on Knowledge [M].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84.4 - 5.
4
钟启泉.
从后结构主义看后现代课程论[J]
.全球教育展望,2002,31(10):53-58.
被引量:32
5
小威廉姆E 王宏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二级参考文献
3
1
浅沼茂等编著.后现代与课程.东京.米库尼出版.1995年版.
2
台湾中正大学教育学院主编.新世纪的教育展望.高雄:丽文文化公司,2000年版.
3
汪霞.课程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0年.
共引文献
40
1
曹辉.
后现代道德教育“对话”的基本内涵[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1):49-52.
被引量:11
2
周宗钞,张文军.
课程理论的后现代转向[J]
.教育发展研究,2004,24(7):21-25.
被引量:6
3
刘春.
试论知识的社会建构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
.当代教育科学,2005(3):28-29.
被引量:1
4
林小松,吴越.
当代课程理论的走向[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4):118-120.
5
宋寒.
对话道德教育模式初探[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22(3):13-15.
被引量:1
6
蔡铁权.
三维目标的课程观诠释[J]
.全球教育展望,2006,35(3):57-61.
被引量:21
7
李茂森,孙亚玲.
论有效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性质及其价值——读《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1):129-132.
被引量:10
8
梁淑琴.
刍议后现代理念下的课堂教学[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5):9-10.
被引量:1
9
周立群.
动态性评价:语文课程评价的新视角[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03-110.
被引量:9
10
钟启泉.
课程人的社会责任何在[J]
.全球教育展望,2006,35(9):16-22.
被引量:27
同被引文献
189
1
杜华,顾小清.
教育技术学理论五问——兼论教育技术学之于教育学理论建构的贡献[J]
.教育研究,2020,0(1):148-159.
被引量:18
2
刘复兴.
后现代教育思维的特征与启示[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4):11-13.
被引量:61
3
冯玉华.
后现代主义及其道德教育意义[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6):108-110.
被引量:3
4
陈剑华.
“‘教授时代’的丧钟”和“教授万岁”——对后现代主义教师观的思考[J]
.比较教育研究,1999(3):30-36.
被引量:11
5
邓云洲.
后现代伦理思潮的道德教育意蕴[J]
.比较教育研究,1999(4):23-27.
被引量:17
6
王靖.
试论后现代思潮的价值及其在教育中的体现[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60-64.
被引量:7
7
朱旭东.
后现代主义与比较教育研究——评柯温的后现代比较教育理论[J]
.比较教育研究,1998(4):2-8.
被引量:24
8
李臣之.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试探[J]
.教育科学,1999(1):58-62.
被引量:33
9
陈建华.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评析[J]
.外国教育研究,1998(2):1-6.
被引量:73
10
张文军.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育目的观的批判[J]
.全球教育展望,1998,28(3):63-67.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
15
1
李英宏.
对后现代思潮中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149-150.
2
赵小段.
后现代教育思潮的超越与挑战——我国学者关于后现代教育研究综述[J]
.当代教育科学,2004(11):13-16.
被引量:14
3
周宗钞,张文军.
课程理论的后现代转向[J]
.教育发展研究,2004,24(7):21-25.
被引量:6
4
晏燕平.
论课程知识的选择——基于布尔迪厄的课程观[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9(4):46-49.
被引量:1
5
段小虎.
知识性质与图书馆知识组织[J]
.图书情报工作,2008,52(11):85-88.
被引量:1
6
钱源伟.
论双语教学的发生机制[J]
.上海教育科研,2009(1):78-80.
7
段小虎.
图书情报学知识论研究:当前困境与未来趋向[J]
.图书馆杂志,2009,28(2):2-6.
被引量:19
8
林双,赵义泉.
知识观转型视野下高校课程改革[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2):45-50.
被引量:2
9
郭铭,李素梅.
浅论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对当前我国大学课程的启示[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4):36-38.
10
戴少刚,孙德玉.
论我国语文教材编选的课程价值取向——从“鲁迅作品大撤退”谈起[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11(9):13-1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5
1
张加欣,文雪.
农村学前课程开发的知识选择:内涵、特征及策略[J]
.教育观察,2021(4):58-60.
2
杨美玲.
论知识观的转变对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J]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S1).
被引量:1
3
汪乔山.
现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后现代主义观透视[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4):620-622.
被引量:3
4
冯建.
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后现代教育的重建[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5):24-27.
被引量:8
5
孙存昌,韩媛媛,陈家麟.
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的课程选择[J]
.江西教育科研,2006(1):55-57.
被引量:1
6
梁书凤,翟溯源,崔振成.
浅论知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兼谈现代与后现代知识观[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9):40-42.
7
何丽丽.
从现代走向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变与人文课程[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91-92.
被引量:1
8
李雪冰.
知识观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影响[J]
.中国科技信息,2007(19):142-143.
9
郭芳.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素养的新要求[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2):14-16.
被引量:2
10
许爱梅.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条件下艺术体操课程创新性教学模式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119-121.
被引量:2
1
梁莹.
后现代知识的性质及其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的体现[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4(4):10-12.
2
李娜.
浅谈知识教学的是与非[J]
.知识经济,2010(1):16-16.
被引量:2
3
魏国生.
从新知识论谈教学设计的新视角[J]
.教育探索,2004(3):70-73.
被引量:5
4
李晶,杨焓,李木子.
体验学习背景下教学观建构的走向[J]
.教师教育论坛,2015,28(11):70-73.
5
巩子坤,陈辉.
论“双基”视野下的接受学习[J]
.数学教育学报,2008,17(6):29-32.
被引量:4
6
林叶舒,文雪.
谈现代知识性质的演变与学习方式的变革[J]
.教育探索,2012(3):3-5.
被引量:4
7
石中英.
知识性质的转变与教育改革[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22(2):29-36.
被引量:103
8
周友士.
当代知识性质与学习方式转变[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9(4):7-11.
被引量:3
9
周志平.
重考知识的性质——一种教育学的视角[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10):1-5.
被引量:1
10
李运萍.
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差异的原因分析[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12S):4-5.
学术论坛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