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劳动》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3,共4页
China Labor
参考文献9
-
1季度数据来源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季度公报.
-
2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2002年第三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
3中共中央宣传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宣传提纲,2002.
-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选择了100个农村劳动力输出、输入或中转数量最多的地区实行重点监控.其中,劳动力输出地50个,输入地34个,中转地14个(其中6个与输入地交叉).
-
5曹建康.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36).
-
6马海峰,任惠兰.“无就业增长”与大学生“就业难”[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6,24(4):21-23. 被引量:1
-
7周小康,李亚雄.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问题及思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75-77. 被引量:2
-
8骆勤,朱娜.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若干思考[J].经济纵横,2004(9):47-49. 被引量:4
-
9陈立新.促进弱势群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J].榆林学院学报,2003,13(4):3-6.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14
-
1郑杭生,潘鸿雁.社会转型期农民外出务工现象的社会学视野[J].探索与争鸣,2006(1):25-27. 被引量:16
-
2陆学艺.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
3张左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就业和社会保障改革的历史性成就.社会保障制度,2003,(1).
-
4杨宜勇.加入WTO后的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和就业对策.经济与劳动关系,2003,(3).
-
5Henri Mendras.农民的终结[M].//李培林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6陆学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
7吴忠民.公正新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0(4):50-58. 被引量:144
-
8郑杭生.社会公平与社会分层[J].江苏社会科学,2001(3):29-34. 被引量:73
-
9张车伟,蔡昉.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2(5):22-30. 被引量:216
-
10曾建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及劳动力流动趋势[J].财经科学,2002(4):115-118. 被引量:6
共引文献4
-
1向运华,朱娜.湖北省就业弹性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8):140-143. 被引量:2
-
2于林.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悖论[J].现代商业,2007(04X):136-137. 被引量:3
-
3周磊,谭亮魁,谭宏林.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效果及发展方向[J].现代农业科学,2009(11):158-160. 被引量:1
-
4周健军,刘慧.智能化投资的就业效应研究——基于三次产业视角[J].科技与经济,2021,34(3):91-95.
同被引文献24
-
1张贵泽.正确执行政策 搞好以工代赈[J].畜牧市场,1991,0(3):164-165. 被引量:2
-
2朱玲.论贫困地区以工代赈项目的受益者选择机制[J].经济研究,1993,28(7):71-80. 被引量:6
-
3郑杭生,潘鸿雁.社会转型期农民外出务工现象的社会学视野[J].探索与争鸣,2006(1):25-27. 被引量:16
-
4张敏杰.工作福利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J].浙江社会科学,2006(4):91-97. 被引量:25
-
5陆学艺.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
6张左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就业和社会保障改革的历史性成就.社会保障制度,2003,(1).
-
7杨宜勇.加入WTO后的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和就业对策.经济与劳动关系,2003,(3).
-
8Henri Mendras.农民的终结[M].//李培林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9陆学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
10李丹,徐辉.欧美国家的工作福利政策及其启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8(4):99-105.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6
-
1马海峰,任惠兰.“无就业增长”与大学生“就业难”[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6,24(4):21-23. 被引量:1
-
2骆勤,朱娜.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若干思考[J].经济纵横,2004(9):47-49. 被引量:4
-
3周小康,李亚雄.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问题及思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75-77. 被引量:2
-
4唐丽霞,张一珂.从以工代赈到公益性岗位——中国工作福利实践的演进[J].贵州社会科学,2019(12):147-153. 被引量:5
-
5陈立新.促进困难群体就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求索,2003(4):111-113. 被引量:1
-
6陈立新.促进弱势群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J].榆林学院学报,2003,13(4):3-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1
-
1朱玲.以工代赈思想与实践的演进[J].经济思想史学刊,2021(4):3-24. 被引量:2
-
2向运华,朱娜.湖北省就业弹性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8):140-143. 被引量:2
-
3于林.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悖论[J].现代商业,2007(04X):136-137. 被引量:3
-
4李春雷,陈瑞华.诉苦与慎议:社会困难群体新闻话语权研究——基于新媒体语境下的思考[J].新闻界,2014(12):26-31. 被引量:2
-
5周磊,谭亮魁,谭宏林.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效果及发展方向[J].现代农业科学,2009(11):158-160. 被引量:1
-
6徐天吉.经济学视角下“以工代赈”的作用与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3):192-194. 被引量:1
-
7周健军,刘慧.智能化投资的就业效应研究——基于三次产业视角[J].科技与经济,2021,34(3):91-95.
-
8朱雅婷.以工代赈制度的功能演变及适用问题[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22,36(1):66-70. 被引量:2
-
9王燊成.“渔”与“鱼”何以兼得?——工作福利的政策实践、理念内涵及其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2(5):49-58. 被引量:2
-
10汪雯,张飞飞,李红勋.政策工具视角下重点生态功能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的文本量化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3):50-63. 被引量:2
-
1戴思文.曙光从这里升起——非正规就业成为社区新的就业形态[J].上海劳动保障,2003(9):11-11.
-
22017政府工作报告览要[J].重庆与世界,2017,0(11):26-27.
-
32017,十大民生“新”获得[J].共产党员,2017(4):21-21.
-
4张成刚.就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新就业形态的概念及影响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33(19):86-91. 被引量:149
-
5努力把握机遇 沉着应对挑战——荐言[J].中国就业,2015,0(12):1-1.
-
6齐焕成.关于灵活就业的理性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03,0(10):10-11.
-
7日本采取多种手段解决失业问题[J].职业技术,2002,0(12):17-17.
-
8王明伟.浅析最低工资对我国45-65岁人口就业的影响[J].商情,2013(2):166-166.
-
9张仲英.8项援助走近下岗职工[J].党风党纪月刊,2001(8):38-38.
-
10张祥.税费减免、贷款担保、财政补贴 广东加大投入力保再就业[J].优越生活,2003,0(4):5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