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延伸、自我截除与救赎——麦氏理论下的微信解读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麦氏媒介理论对新媒介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本文从媒介即人体延伸的视角出发,结合新媒介形态和特点,对当下盛行的手机微信进行审视和解读,以探寻人与媒介技术之间的救赎之道。
作者
林丽
机构地区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科技传播》
2015年第10期118-119,共2页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麦克卢汉
延伸
自我截除
微信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19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
1
周弛.
麦克卢汉与全球传播——上海交通大学纪念麦克卢汉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J]
.新闻记者,2011(11):43-45.
被引量:3
2
党昊祺.
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J]
.东南传播,2012(7):71-72.
被引量:218
二级参考文献
3
1
百度百科.微信[EB/OL].htvp://baike.baidu.com/vicw/5117297.htm.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冲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R].2012.
3
黄金萍.微信是如何飞起来的[N].南方周末,2012-02-03(9),.
共引文献
219
1
刘丽叶.
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J]
.新闻传播,2020(3):44-46.
被引量:2
2
张玲,汤美子.
新媒体环境下微商传播研究[J]
.传播力研究,2020,4(5):156-157.
3
张龙慧,黄建英.
延续性护理在膀胱癌术后尿路造口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97):351-352.
被引量:1
4
王蓁,钟雪艳.
基于大学生视角的微信功能研究[J]
.东南传播,2013(12):89-90.
被引量:17
5
盛伟芳.
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策略研究[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2):318-319.
被引量:63
6
谢亚秋.
网络定位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6):257-257.
7
林新.
“文本细读”在国内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状况分析——另一角度纪念麦克卢汉的思考[J]
.新闻记者,2012(2):26-30.
8
聂静.
浅议大学出版社的微信营销[J]
.出版发行研究,2013(2):57-59.
被引量:16
9
单晓彤.
微信传播模式探析[J]
.新闻世界,2013(2):53-54.
被引量:94
10
徐静.
微信对大学生社交的影响[J]
.新闻传播,2013(2):39-40.
被引量:119
同被引文献
12
1
张君浩.
大众媒介的消极文化倾向与媒介管理[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2):114-119.
被引量:14
2
崔力文.
大众传媒、社会表达与媒体能动性——以“窦唯事件”为例[J]
.新闻爱好者,2011(3):6-7.
被引量:1
3
常雅慧.
人情、面子、关系:中国人行动逻辑的建构[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7):171-173.
被引量:5
4
郭睿.
内隐认知:沉浸式语言教学的主要认知机制[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5):12-21.
被引量:21
5
李彬,杨晓影.
影像沉浸与审美教育——谈美术馆空间的影像互动与公共教育[J]
.艺术评论,2018(10):104-110.
被引量:6
6
刘迪.
规训、惯习与认知语境:论博物馆媒介场域与观众认知间的关系[J]
.文化与传播,2017,6(5):1-6.
被引量:6
7
张莉.
博物馆以观众为中心运营理念刍议[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7):100-101.
被引量:2
8
温京博,马宝霞.
数字时代的博物馆情境体验[J]
.美术观察,2019(10):79-80.
被引量:9
9
曹兵武.
博物馆的媒介化趋势及其实践意义[J]
.博物院,2019,0(5):82-85.
被引量:8
10
胡杰明,左亚.
技术日常化的当下关于数字艺术展览的思考——“teamLab: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观后有感[J]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9,5(5):360-36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何格格.
微信:技术+关系的产物——从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的视角解构微信[J]
.新闻研究导刊,2017,8(22):67-69.
被引量:1
2
李彬.
博物馆的媒介关系、媒介叙事与媒介伦理[J]
.艺术评论,2021(3):85-9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邹赞.
呈现历史:新疆兵团博物馆藏品的叙事机制与阐发路径[J]
.社会科学家,2022(12):14-20.
2
秦玲玲,游兆媛,丁舒,沈玉枝,王宏秋.
微信平台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35):4672-4676.
被引量:24
3
陈之奕.
三星堆博物馆的文化IP开发与运营探究[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2(3):29-34.
被引量:2
1
梁波.
融合、延伸与自我截除——麦克卢汉的新媒体思想探析[J]
.青年记者,2015,0(2):19-20.
被引量:3
2
梁波.
融合、延伸与自我截除——麦克卢汉的新媒体思想探析[J]
.传媒观察,2015,0(4):48-50.
被引量:3
3
彭芳坪,刘军,陈涛.
自媒体时代对媒介即讯息的诠释[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13(6):79-81.
被引量:1
4
王卡.
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的作用[J]
.时代金融,2011(10X):193-193.
被引量:2
5
珞珈.
媒体与信息[J]
.出版科学,2016,24(1):1-1.
被引量:2
6
王燕.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麦克卢汉的媒介技术思想[J]
.三峡文化研究,2010(1):401-406.
7
于艳新.
从异化视角的麦氏媒介观看电子媒介的未来[J]
.新闻传播,2014(1):72-72.
被引量:1
8
张海燕.
以“媒介情境理论”解读网络社会[J]
.青年记者,2015(6):39-40.
被引量:10
9
黄莉媛.
“延伸”理论与道教传媒——论一种现代传播理论与道教思想的契合[J]
.青春岁月,2014,0(3):125-126.
10
王积龙.
文明的冲突为何愈演愈烈——一种传播学范式的解读[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7):121-125.
科技传播
2015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