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迥异的语言文学传统之间辨析出共通的文类属性,这是中外古典文学著作实现跨文化转译时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纵观《西游记》的百年英译史,不同时期的译者对原著文类属性的理解分歧、在源语与译入语境间建立'文类通约性'的动机差异,以及他们对待文类概念与社会文化意识变迁的基本态度,导致其译文分别遵循不同的次文类模式,以便处理原著内部纯粹异质、难以转换的文学一文化成分,从而深刻影响到整体翻译阐释方案的设定、完善和规范化,并形成了意义结构与叙事效果的鲜明差别。
出处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16年第1期40-58,共19页
Asia Pacific Interdisciplinary Translation Studies
基金
北京语言大学梧桐创新平台项目资助(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16PT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