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社会化与奥林匹克运动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27,共2页
Sports Culture Guide
二级参考文献8
-
1程志理 刘雪冰.奥运会长镜头[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
-
2[1]George G. Tan: A History of the Ancient Olynpic Games, Chinese Sports Publishing , Manila, Philippines. 1952
-
3[2]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Olympic Charter, Chinese edition. 1992
-
4[3]Pierre de Coubertin: L' IDEE OLYMPI1QUE , Carl-Diem-Institut. 1966
-
5[4]教材小组.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年版
-
6李力研.野蛮的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36.
-
7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
8赵諓华.论奥林匹克运动与文化艺术[J].体育文史,2000(3):47-49. 被引量:7
共引文献138
-
1李真,王永胜.探究我国体育理论在建设中的任务[J].体育世界,2008(1):50-52.
-
2张金英.大学生体育文化现状调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8(6):64-67. 被引量:1
-
3刘庭友,方强.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影响的展望[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1):47-49. 被引量:2
-
4鹿志海,游琨琰,胡悦.论人文主义与奥林匹克主义的斗争和融合——浅析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走向[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S1):1-2. 被引量:1
-
5王洪海.论现代奥林匹克思想与道德[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2008(S1):103-104.
-
6汪颖.高校开展奥林匹克运动教育及其价值探讨[J].社科纵横,2008,23(7):150-152.
-
7买素强.“人文奥运”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J].社科纵横,2007,22(10).
-
8申怀松.论武术与奥运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6,3(7):11-13. 被引量:1
-
9毛明春.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J].搏击(体育论坛),2009,1(5):4-5. 被引量:4
-
10黄玲,周美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影响[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20(3):3-4.
-
1钱平.奥林匹克价值观与中国竞技体育发展[J].商情,2013(6):310-310.
-
2梁绿林.试论摔跤、柔道项目运动中技术与力量的关系[J].安徽体育科技,2003,24(1):6-7. 被引量:18
-
3无.奥运来到中国(四)[J].紫光阁,2007(6):58-59.
-
4金元浦.北京行动:绿色奥运与天人合一[J].紫光阁,2008(8):63-64.
-
5高世利.奥林匹克价值观对于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现实意义[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2):273-273.
-
6康晓磊,吴琳,邬达娃.亚奥理事会的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14(6):64-68. 被引量:2
-
7唐桂萍,于晓光,刘刚,金成吉,李贞玉,于红.辽宁省10—14岁游泳运动员30项素质指标与选材标准的对比分析(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4,13(1):19-22. 被引量:3
-
8李建国.如何叫人不宠他[J].新体育,2008(12):56-56.
-
9张永谦.浅谈路亚的钓竿[J].中国钓鱼,2012(9):39-39.
-
10赵红.国际规则变化对竞技健美操发展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5(5):119-11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