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以校外专家助推课程改革项目为例谈苏派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苏派教育孕育形成于有"细、软、酥、糯"之称的江南文化之中,融入了博雅的文化特质,笔者试以校外专家助推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为例,阐释苏派教育重人文、讲规律和求质量的特色。
作者
张萍
机构地区
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东校区
出处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5年第3期43-44,共2页
Popular Science
关键词
苏派教育
校外专家助推课程改革
重人文
讲规律
求质量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鲍寅初.
苏派教育:重人文、讲规律、求质量——以苏州教育为例[J]
.江苏教育研究(职教)(C版),2011(1):6-9.
被引量:6
2
孙孔懿.
试析中国历史上教育家涌现的三个高峰期[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5(2):71-78.
被引量:7
3
束鹏芳.
近代江苏教育对“苏派教育”的照映和馈赠[J]
.江苏教育研究(职教)(C版),2011(1):10-15.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孙孔懿.
试析中国历史上教育家涌现的三个高峰期[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5(2):71-78.
被引量:7
2
缪进鸿.长江三角洲与其他地区人才的比较研究.教育研究,1991,(1).
3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655.
4
程颢 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4..
5
扎古尔·摩西.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
6
[日]阿部洋.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时代的陶行知[A].周洪宇,余子侠,熊贤君.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7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第2卷,第174页.
8
罗志田.
学无常师(下)[J]
.读书,2010(7):35-46.
被引量:3
9
金忠明,李本友.
市民社会与上海近代“海派教育”[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1(2):53-60.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1
1
李润洲.
先秦原创性教育思想探微[J]
.现代大学教育,2010,26(4):12-16.
被引量:3
2
束鹏芳.
近代江苏教育对“苏派教育”的照映和馈赠[J]
.江苏教育研究(职教)(C版),2011(1):10-15.
被引量:2
3
臧其猛.
试论苏派教育创造思想对高职教育的启示[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5(1):36-38.
被引量:2
4
孙蒙初.
高举“苏派”旗帜,提高育人品质[J]
.文理导航,2015(26):70-71.
5
卢凤萍,沈明.
苏派教育研究领域之现状与研究价值探析[J]
.现代职业教育,2015,0(25):20-21.
被引量:1
6
彭莹,徐珮.
古希腊与春秋战国时期之教育特质差异性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2):120-121.
7
陈律.
苏派教育思想对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启示[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1):64-67.
8
夏晓青,徐秋生,张东.
论苏派教育的德育内涵与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2(4):7-12.
被引量:1
9
肖梅.
高中英语“苏式课堂”的表征[J]
.英语教师,2020,20(5):19-23.
10
郑星媛,柳海民.
中国教育故事的主线:论中国教育家精神的凝炼与升华[J]
.湖北社会科学,2024(2):20-26.
1
马楠楠,罗晨.
江南文化在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J]
.中学课程资源,2016,12(3):54-55.
2
袁维新.
学习与教学的新理念:在对话中建构知识[J]
.天津教育,2003(5):16-18.
被引量:7
3
葛永海.
江南文化传统的本体之辨[J]
.史学月刊,2013(2):9-13.
被引量:2
4
邹振环.
“五四”前后江浙地区的“杜威热”及其与江南文化的关联[J]
.社会科学研究,2009(6):131-141.
被引量:6
5
王娜.
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共识的学校文化建设——基于齐鲁文化和江南文化融合的视角[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6):48-50.
被引量:3
6
应国良,袁维新.
对话教学: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范式[J]
.当代教育科学,2006(18):38-40.
被引量:6
7
张天旭.
“ICT”:让品社课不再“鸡肋”[J]
.辅导员(中下旬)(教学版),2014,0(15):61-62.
8
陈效英.
正视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渗透与升华[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75-76.
9
王万良,李征宙.
对学校德育高耗低能的哲学思考[J]
.班主任之友,2004(5):7-8.
10
袁维新.
教学交往:一个现代教学的新理念[J]
.上海教育科研,2003(4):4-9.
被引量:42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