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探讨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公众参与是科学、全面、合理展开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体系中引进公众参与机制已经成为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关键环节,新时期推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建设,要提高对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设力度。本研究从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工作出发,总结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制度规范、参与范围、信息公开、反馈机制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希望为公众参与机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不断完善起到帮助作用。
作者
陈明花
机构地区
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
出处
《科学中国人》
2015年第5X期116-,共1页
Scientific Chinese
关键词
公众参与
机制
环境影响评价
制度规范
参与范围
信息公开
反馈机制
分类号
X82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2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刘燕,李丽君,冯先飞.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策略及意义评价[J]
.价值工程,2015,34(3):309-310.
被引量:3
2
刘芙.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不足与完善——以司法介入为救济途径的考察[J]
.当代法学,2007,21(2):132-135.
被引量:6
3
赵慧,秦明周,王猛.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24(1):97-99.
被引量:9
4
汪劲.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之公众参与问题研究——兼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规定的施行[J]
.法学评论,2004,22(2):107-118.
被引量:71
5
李艳芳.
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信息公开制度[J]
.江海学刊,2004(1):126-132.
被引量:50
二级参考文献
51
1
杜钢建,刘杰.
日本情报公开法的制定与实施[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2):94-96.
被引量:17
2
杜钢建.
知情权制度比较研究——当代国外权利立法的新动向[J]
.中国法学,1993(2):109-115.
被引量:81
3
马绍峰.
美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兼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J]
.科技与法律,2004(3):115-117.
被引量:11
4
祝兴祥.
环境影响评价未来十年[J]
.环境保护,2005,33(2):60-62.
被引量:14
5
.《北欧环境保护条约》[Z].,1974年..
6
.《建设项目环境报告管理工作总结(1986—1998)》[Z].,..
7
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联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Z].,1986年..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草案)》的议案[Z].,2000年11月29日..
9
.《环境影响评价法》[Z].,..
10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Z].,..
共引文献
129
1
李倩如.
浅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完善路径[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1,37(S01):130-133.
2
陈斌彬,胡斯斯.
论亚投行投资项目的公众参与环评制度及其完善[J]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2020(1):273-289.
被引量:1
3
田亦尧,许亚舟.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的理论耦合、制度困境与规范重构[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2,36(10):8-17.
被引量:5
4
尚苏影.
我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发展与完善[J]
.金陵法律评论,2007(1):117-129.
被引量:7
5
周鲁耀,赵志刚.
论环境知情权的权利属性——以哈尔滨停水事件为视角[J]
.理论界,2006(S1):26-27.
被引量:8
6
顾向,陶蕾.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中若干问题之评析[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3):33-36.
被引量:3
7
张晓敏.
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环境立法[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4):22-23.
8
Mouneri Maiga,Ferand Mondela,甘复兴.
中法环境对比研究[J]
.绿色大世界,2007(8):67-69.
被引量:1
9
周珂,李延荣,李艳芳,王小龙.
2004年环境资源法学学术研究回顾[J]
.法学家,2005(1):78-80.
被引量:1
10
高长波,陈新庚,莫创荣,孙艳军.
构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机制框架的关键准则探讨[J]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B05):169-171.
被引量:1
1
叶凯贞.
浅议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制度[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3):18-20.
2
刘汉龙.
安全管理感言录(十一)[J]
.建筑安全,2009,24(5).
3
钟晓红.
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
.党政干部文摘,2007(8):10-11.
被引量:2
4
马永康.
班组安全工作建设的三个着力点[J]
.化工安全与环境,2005,18(42):18-18.
5
周邦社,王泽民.
我省生态工作建设见成效[J]
.河北林业,1999(4):4-5.
6
李佃平.
如何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J]
.中国煤炭工业,2006,0(3):26-26.
被引量:3
7
王芬.
创新安全管理体系 促进矿井安全生产[J]
.中国煤炭工业,2009(12):60-61.
8
程宇航.
发达国家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J]
.老区建设,2011(21):56-59.
被引量:2
9
牛忠志,李来秀,杜永平.
青岛建设生态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
.环境保护,2014,42(7):58-59.
10
商泰升,李丽英.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
.煤炭经济研究,2005(12):77-77.
被引量:1
科学中国人
2015年 第5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