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延安文艺中的农民形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农民在过去时代的文艺作品中是没有地位的,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艺成功地塑造了农民的形象。早期延安文艺对农民的刻画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丑化和欧化现象,但在延安文艺整风后,在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前提下,延安文艺不仅以农民作为文艺接受对象,而且根据地农民成为了文艺作品的主人翁,成为歌颂的正面形象。
作者
吴继金
机构地区
湖北美术学院公共课部
出处
《抗战文化研究》
2014年第1期50-59,共10页
关键词
延安文艺
农民形象
接受对象
文艺政策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吴中杰.
抗战时期延安文艺界的两派[J]
.当代文坛,2012(5):12-18.
被引量:3
2
沈文慧.
农民主体性:延安文学的显在特征[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1):70-75.
被引量:1
3
刘忠.
《讲话》对左翼文学的吸收与改写[J]
.中州学刊,2007(4):217-220.
被引量:5
4
韩广信.
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看工农兵主体地位的确立[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14(5):52-53.
被引量:1
5
李新宇.
迷失的代价(下)——20世纪中国文艺大众化运动再思考[J]
.文艺争鸣,2001(2):27-36.
被引量:8
6
回忆延安[J]
.美术,1962(3):21-24.
被引量:12
7
[毛泽东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艺论集[M].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
8
[美]洛易斯·惠勒·斯诺 编,王恩光 译.斯诺眼中的中国[M]. 中国学术出版社, 1982
二级参考文献
50
1
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J].创造月刊,1928,2(1).
2
鲁迅.《而已集·革命文学》,《鲁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568页.
3
朱穆之.“群众翻身,自唱自乐”--在晋冀鲁豫边区文化工作者座谈会上关于农村剧团的发言.北方杂志,1946,(6).
4
[美]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5
许继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6.
6
裴多菲.给阿兰尼的信[C]//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4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7
郭沫若.新文艺的使命--纪念文协五周年[N].新华日报.1943-03-27.
8
何其芳.评《天涯芳草》.中原,希望,文哨联刊,1946,(1).
9
Edward Shils. The Intellectuals and the Power and Other Essays,Chicago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2.
10
顾昕.五四激进思潮中的民粹主义主题[C]//许继霖,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上卷,上海:东方出版社,2000.
共引文献
34
1
郭子健.
从私人制售到计划生产:领袖像在上海的出版、流通及国营化(1949~1954)[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21(1):57-66.
被引量:1
2
李明军.
论二十世纪中国大众文艺流变[J]
.齐鲁学刊,2005(1):95-99.
被引量:3
3
董国超.
当前语言空间的萎缩与纯文学的危机[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5):36-40.
4
杨冬.
美术大众化运动的文化反思[J]
.文艺争鸣,2009(2):153-156.
被引量:4
5
张文诺.
毛泽东文艺大众化思想的研究[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1):111-115.
被引量:1
6
邓招华.
辩证而多元的认知——新世纪以来《讲话》研究综述[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6(2):9-12.
被引量:1
7
祝学剑.
论左翼文学在延安的转型与重塑[J]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6):54-57.
8
李夏.
论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民族风成因[J]
.艺术评论,2012(1):110-113.
9
李怡.
左右难辨的胡风[J]
.鲁迅研究月刊,2012(12):4-8.
被引量:1
10
张文诺.
革命与情爱的互文叙述——论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情爱叙事[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6(3):40-45.
被引量:1
1
孙永兴.
童话的幻想 幻想的童化[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9):49-49.
被引量:1
2
张鲁艳.
从翻译接受对象角度看儿童文学翻译[J]
.科技英语学习,2007(7):58-63.
3
杨翰端.
“接受温暖者标准”——某地“送温暖”写真[J]
.杂文选刊,2001,0(2):38-38.
4
王泽龙.
从接受美学看解放区文学[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5(2):34-40.
5
付云青.
这样的军队[J]
.山西老年,2010(8):50-50.
6
吴继金.
延安时期的杂文风波[J]
.读书文摘,2016,0(10):53-57.
7
陈坚.
《现代文艺运动史话》选登(6)[J]
.远程教育杂志,1985,5(5):11-12.
8
查清华.
格调论唐诗学的复兴[J]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3,5(4):10-14.
9
刘妍妍.
“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J]
.才智,2009,0(10):212-212.
10
樊发稼.
诗里的"形象"——儿童诗《鞋》赏析[J]
.少年月刊,2005,0(6):22-23.
抗战文化研究
201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