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甲骨文、金文中,'献'出现多达100余例,表示进献或祭品、祭器,没有'贤'义,也不见一例用于通假。由于'献祭'为当时普遍性的重要活动,'献'字成为那个时代最熟知的专有名词和动词,其意义和用法都趋于稳定,其地位已不允许随便借作他用;其他先秦传世文献也基本上不见'献'用于通假。'文献不足故也'之'文献'与甲金文字、先秦典籍中可见的'宝献''玉献''膳献'等用法类似,为'名词+献'结构,其中名词表示类属;'献'表示献品,引申为价值高贵者。孔子首创的'文献'一语,指可为进献、存于庙堂的典章简册,即可信、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其意义沿用至今。郑玄注'献'犹'贤',于所在上下文不能解通,与'献'在甲金文字、先秦及历代文献中用例、语义均不相符,不可采信。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19,共7页
Confucius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