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激励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 ,指出政府应对中小企业加大扶持和保护的力度。
出处
《经济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0-240,共1页
同被引文献30
-
1赵霞,麻守德.青海省藏毯产业及其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建[J].青海科技,2005,12(1):21-23. 被引量:4
-
2陈瑛,马全恩.关于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的思考[J].科技与管理,2005,7(5):122-123. 被引量:7
-
3陈胜东,张胜荣.中小企业发展与中小企业政策的关系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93-96. 被引量:2
-
4陈建先 王昊.国外政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化,2003,(1).
-
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政策指南(199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
6罗掌华、杨志江.区域创新评价--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
7Tashi. Carpet dealer looks to Past for inspiration[J]. Adver- tising Age. 2000.Vol.71Issue52:20.
-
8Coase Ronald. 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 review [J].1937.
-
9Porter M.E..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M]. New York:the Free Press, 1980.
-
10Acs Z J,Audretsch D B.The economics of small firms[J].A European Challenge,Boston,MA, 1982.
二级引证文献10
-
1李廉水,郁文恺.发达国家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工具[J].科技与经济,2005,18(6):9-11. 被引量:2
-
2何强,徐绍琛,何卉.昆明市民营科技企业成长的政策需求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1):148-151. 被引量:2
-
3蓝寿荣,陈源.国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制度述要[J].科技创业月刊,2008,21(11):16-18. 被引量:8
-
4朱岩梅,吴霁虹.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9):23-31. 被引量:41
-
5徐冠华,梅永红,尤建新,吴霁虹,朱岩梅.全球化竞争下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挑战和对策[J].科学发展,2010(1):65-80. 被引量:3
-
6崔颖.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环境评价研究——来自河南省的数据[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11):83-87. 被引量:14
-
7吴伟琴.民营科技企业筹资融资问题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9):69-70.
-
8倪嘉成,李华晶,李永慧.制度导向还是市场导向?——绿色创业企业成长路径选择的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5,8(3):255-268. 被引量:11
-
9李永丽.从国际经验谈淮安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政策[J].中外企业家,2011(8X):28-29.
-
10卢志森.中小企业创业模式研究:基于自主创新的案例分析[J].珞珈管理评论,2013(1):102-109.
-
1戴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激励机制探析[J].技术经济,2003,22(2):13-14.
-
2何立春.企业科技创新与财税政策激励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47):20-23. 被引量:9
-
3杨姝.建设森林城市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3):35-38. 被引量:2
-
4辜秋琴.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政策激励机制研究[J].经济纵横,2008(8):104-106. 被引量:5
-
5徐秉荣,王惠兴.对造就新型乡镇企业家的探索[J].江南论坛,1995(3):24-24.
-
6赵维双.基于政府管理的技术创新扩散激励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2005(2):14-16. 被引量:8
-
7张美生.职工素质是企业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2(4):47-49.
-
8陶然.“三三并举”构筑企业人才高地[J].党员生活(湖北),2013(6):35-35.
-
9章显,于鲁冀,梁亦欣,刘春晓.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预算管理体系初探[J].生态经济,2012,28(5):32-33. 被引量:8
-
10周洪,魏凤,李小春,陈征澳.CCS工程实施利益相关方间关联性及法规剖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18):206-212. 被引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