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被引量:15
Big Five Personality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School(remarks)
出处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2-123,共2页
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
同被引文献66
-
1刘晓虹,周秀华.护士职业的人格特质研究[J].心理科学,1995,18(1):16-21. 被引量:33
-
2陈雪婷,林丽华,陈遵炳,李钊颖.医生的大五人格与慢性病患者焦虑情绪的相关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2):455-455. 被引量:1
-
3陈立新,丁立平.现代社会就业及职业发展的人格标准与要求[J].求索,2004(8):164-166. 被引量:4
-
4傅文青,姚树桥.2592例大学生人格诊断问卷(PDQ^(+4))测试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9):621-623. 被引量:51
-
5陈华.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实践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6):455-458. 被引量:58
-
6洪鸿,杨凤池,李梅.应用团体辅导技术对医学院校新生心理素质的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11-13. 被引量:30
-
7李晓文.不同适应水平小学生自我描述与评价比较——关于小学生自我调节机制的一项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2):156-159. 被引量:3
-
8雎密太,张建新.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模式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5,28(3):639-642. 被引量:31
-
9丁立平.大学生的发展层次与学习心理特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2):1-4. 被引量:8
-
10史永安,王东莉,裴学进.科学认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4):37-39.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15
-
1杨慧.大五因素人格模式的内涵对大学生就业的启示[J].咸宁学院学报,2005,25(2):128-129. 被引量:1
-
2GaGe NEXUS 802.11 WiFi测试系统——完整的低成本无线测试系统[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6(12):73-75.
-
3唐莹,张静平.护理本科学生人格培养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853-854. 被引量:2
-
4刘鸿翔.不同层次高校学生人格气质差异的比较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8):44-46. 被引量:7
-
5吴沙,李振山,杨迎潮,易远淑,冯丽华,王莉.理工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证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8):868-870. 被引量:1
-
6樊晓光,周东明.青岛大学医学生和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8):732-733. 被引量:5
-
7陈君,欧阳文芳.自我概念清晰量表中文版用于中学生的信度、效度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6):127-128. 被引量:6
-
8朱新宇.中学生“大五”人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6):17-20. 被引量:3
-
9吴彦敏,刘明.探讨医学生述情障碍与大五人格的特点及相关关系[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6):128-129. 被引量:4
-
10孙永波.对高职生学习、发展与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25-12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73
-
1秦俊巧,李春莉.河北省高校师范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22,38(8):736-738. 被引量:2
-
2于园.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大五人格的关系——以济南高校为例[J].心理月刊,2021(3):14-15. 被引量:1
-
3陈仪梅,周红萍,张淑华.大学生人格特质对求职行为作用机制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3):90-96. 被引量:8
-
4王军元.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神州,2014(8):267-267.
-
5于淑华,傅鼎.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问题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S1):6-8.
-
6谢爱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路径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3):101-102.
-
7杨慧.大五因素人格模式的内涵对大学生就业的启示[J].咸宁学院学报,2005,25(2):128-129. 被引量:1
-
8丁立平.大学生的发展层次与学习心理特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2):1-4. 被引量:8
-
9邓春梅,包正友.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81-83.
-
10吴俊华,张进辅,范会勇.师范大学本科生人格特质和职业兴趣关系初探[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3(1):26-29. 被引量:8
-
1严娟美.模范A老师[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6,0(2):47-47.
-
2李秋华.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愉快心理气氛的创建[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7(5):52-53.
-
3马凤义.不该公开的话[J].课堂内外(高中版)(A版),2007(5):22-23.
-
4朱衡.寻找幸福[J].作文新天地(初中版),2009(12):21-23.
-
5崔广胜.2005年中高考题库[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05(4):31-33.
-
6王国伟.教师专业成长,动起来更精彩[J].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09(12):27-28.
-
7真心地生活[J].我爱学.英语(小学中高年级),2009(10).
-
8张小红.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J].小学科学,2012(1):83-83.
-
9代洁.班主任要让:学生称心+家长放心[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4(4):117-118.
-
10王祥梅.浅谈心理健康[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4Z):1546-1546. 被引量:2
;